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政策

山西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山西省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山西省商务厅 2024-06-25 07:24:36

       各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山西省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总工会
 
  山西省作家协会
 
  山西广播电视台
 
  2024年6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山西省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晋菜(含面食小吃)是山西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晋菜品牌,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山西实践。为弘扬晋菜文化、提升晋菜形象、扩大晋菜影响,推动山西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带动餐饮及农产品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康养等关联行业消费,打造“餐饮+文旅”等产业链条,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以晋菜品牌推广为抓手,实施“品牌化、标准化、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打造精品晋菜品牌,提升晋菜知名度,壮大晋菜产业规模,把晋菜产业培育成为山西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一)提升晋菜文化内涵。讲好晋菜故事,培育晋菜新文化。挖掘晋菜的历史传承,激活晋菜浓郁的山西特色和文化内涵。晋菜传统文化既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又融合了红色文化和儒家文化,将优秀晋菜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与新消费方式结合,发掘晋菜中蕴含的新思维、新理念和现代化生活方式,赋予晋菜新的时代内涵。
 
  (二)激发晋菜产业活力。构建“名菜、名牌、名厨、名企”稳固支撑的晋菜新生态,提升晋菜综合竞争力。以传统晋菜、创新晋菜为基础,丰富具有地域特色、古今特色的菜品,推进晋菜体系化、系列化,打造晋菜菜品体系。对标天津津门三绝等模式,盘活老字号、区域公共品牌,推出精品晋菜,打造晋菜品牌支撑。培育壮大晋菜厨师群体,扩大晋菜名师的影响力,带动晋菜创新、传承,提升晋菜消费氛围,打造晋菜人才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营销能力、市场影响能力的晋菜企业和门店,激发晋菜市场主体活力。
 
  (三)加强晋菜营销能力。以大众日常消费为基点,高度融合山西的地域特色、饮食理念、晋菜故事、晋菜品类等要素,丰富宣传角度,挖掘宣传深度,创新宣传主题,将自然、历史、文化、生活等多种元素凝聚成“一道菜”全息呈现,将百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理念在山西饮食文化中完美落脚。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通过饮食文化专题栏目、自媒体短片、社交平台等符合消费者信息获取习惯的方式进行宣传。应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建立晋菜专用大众评价体系,为晋菜发展提供大众化的大数据支撑,方便消费者选店、选菜、选特色,提升晋菜社会影响力。
 
  (四)提高晋菜质量水平。完善晋菜标准化体系,继续将精品晋菜的用料、烹饪工艺等用行业标准进行规范,突出晋菜内涵的文化性,增强晋菜外观、口味的稳定性,保证晋菜出品的一致性,提升消费者对晋菜的持久信心,让晋菜不变味、更有味。
 
  (五)丰富晋菜消费场景。推动晋菜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促进餐饮与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充分融合,推进晋菜进驻景区、重点旅游线路、乡村驿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街等消费场景,促进晋菜与当地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餐饮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经营模式,强化供应链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任务
 
  (一)研究晋菜文化,丰富晋菜内涵
 
  1.整理规范晋菜历史文化。结合山西特有的根祖文化、边塞文化、神话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等,深挖晋菜传统故事,对精品晋菜老故事进行规范、整理,形成标准版本晋菜故事,使晋菜文化脉络更加清晰,更具地域特色,更具传播性。(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作协)
 
  2.创新发展晋菜文化。从新发展历程中,以现代新视角扩展晋菜新文化,提炼晋菜新故事,赋予晋菜新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顺应新生代消费理念。(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作协)
 
  (二)讲好晋菜故事,扩大晋菜影响
 
  3.开展晋菜文化深度宣传。制作1本晋菜文化故事和1套晋菜系列丛书,为山西美食编著独特注脚。制作1部反映山西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新发展、生活新变化的晋菜专题栏目,在电视台、网络媒体进行深度宣传。用好文旅、文学等宣传阵地,策划“文学天团讲述晋菜故事”“网红逛吃山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构建完整、饱满的晋菜形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作协、省广播电视台)
 
  4.开展大众自媒体宣传。针对晋菜属于普通大众型消费的特点,用好网络自媒体宣传的大众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交互性强等优势,贴近百姓生活开展持续宣传和晋菜营销活动。制作精品晋菜宣传图片和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开放使用,方便网站、博客、论坛、通讯、餐食文化类文章、自媒体等引用,提高晋菜宣传效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作协、省广播电视台)
 
  5.开展面食专题宣传。进一步提升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面食文化节、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等的影响力,突出地方特色,弘扬面食文化,引导山西面食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扩大山西面食连锁店品牌影响。(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广播电视台)
 
  6.支持晋菜走出去扩大宣传。开展晋菜晋味推介活动,推动晋菜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扩大晋菜受众面。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与省外现有的山西特色饭店宾馆深入交流、开展合作,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合作举办晋菜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当地媒体讲述晋菜故事,传播山西历史,鼓励晋菜企业、行业协会参加美食节会、展销、烹饪表演、比赛等交流活动。用好进博会、消博会等开放和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晋菜展示,扩大晋菜知名度。(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广播电视台)
 
  (三)打造晋菜品牌,做强晋菜产业
 
  7.打造晋菜文化品牌。对标天津津门三绝等,打造1个刀削面老字号品牌、3个晋面品牌、10个晋菜和特色小吃品牌,重点打造刀削面、头脑、凉粉、碗坨等极具山西特色、具有浓厚基础的品牌。对标“兰州拉面”品牌体系建设,健全晋面产业化发展供应链体系,加快晋面连锁品牌扩张速度。对标各地热点文旅事件,培育1个以上山西地域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现象,提升晋菜品牌的大众识别度。(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广播电视台)
 
  8.打造区域公共晋菜品牌。进一步打响大同“国际美食之都”、汾阳“中国厨师之乡”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行业标杆,带动晋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具有明显的起源地文化、能代表山西各地饮食风味特色和饮食文化习俗的晋菜,在原有名称的基础上,增加地名、人名等文化元素标识,形成具有地域美誉度、社会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的地方特色晋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
 
  9.推广标准晋菜。持续推进原材料、工艺质量标准化,推进晋菜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形成标准晋菜体系。鼓励餐饮企业将标准晋菜纳入主打菜品。推动教育培训机构对标准晋菜的标准化、精准化教学,在专业实践中实现标准晋菜的传承、改良。推出非专业的标准晋菜制作视频教材,促进标准晋菜进家庭,扩大晋菜发展的群众基础。建立健全晋菜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食材安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10.推动老菜新做、守正创新。鼓励餐饮企业、厨师在传统晋菜、标准晋菜基础上,传承晋菜技艺,从选料、口味、外观、健康等角度推出创新菜品,顺应消费者结构变化。持续开展“新派晋菜和创新餐饮品牌”推广活动,激发行业创新热情。优化山西非遗传统宴席,向标准精细、营养健康方向发展,让非遗宴席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以新审美、新观念、新需求改良传统晋菜,鼓励晋菜与其他菜系融合发展,丰富晋菜品类,推出精品融合晋菜,吸引年轻消费者,孕育消费新活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旅厅)
 
  11.做优晋菜特色小店。开展优秀晋味特色小店评选活动,评选出50家特色小店,支持特色小店进一步改良店面环境,提高服务品质,创新宣传手段,培育形成一批群众基础扎实、消费门槛低、便捷高效、特色鲜明的以山西面食、小吃为主的特色小门店,拓展晋菜市场空间。(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12.做强示范龙头企业。培育山西特色突出、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餐饮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菜品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引领晋菜发展。支持晋菜企业参加国内餐饮类评选活动,组织本土晋菜企业参加钻级酒店酒家和绿色餐饮国家标准名店评选,打造一批五钻级特色酒店和五叶级绿色餐饮国家标准名店。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参加米其林、黑珍珠餐厅评选。侧重消费者角度,以年度营业额、质量、标准晋菜推广、菜品创新、餐饮节约示范等作为指标,评选年度晋菜名店。(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培育晋菜人才,打造晋菜名师
 
  13.提高晋菜厨师荣誉。组织晋菜从业人员申报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三晋工匠等称号,提升晋菜厨师的社会地位。(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
 
  14.完善晋菜烹饪教育体系。支持现有院校烹饪专业加强晋菜烹饪教育,在教学中推广标准化晋菜,开展晋菜文化传承、教学研究。鼓励晋菜技艺传承人到院校兼职任教,支持“晋菜晋面产业学院”发展,培养符合晋菜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鼓励相关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晋菜技能培训,与餐饮企业共建培训和实习平台。鼓励餐饮企业用好教育资源开展晋菜技艺培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营销、技能等实力。(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商务厅)
 
  15.培育晋菜名师。举办标准晋菜技能大赛和技术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弘扬“以师带徒、师徒传承”传统美德,打造一批“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晋菜名师,培养一批晋菜传承创新领军人物,为晋菜质量提升、研究创新、传承发展建立人才体系。加大晋菜名师宣传力度,让晋菜名师被消费者熟知,提高消费者选择的精准度,提高晋菜名师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提高餐饮企业尊重人才的能动性。(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广播电视台)
 
  (五)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16.晋菜与文化旅游融合。支持品牌晋菜餐厅进入各地景区,推进景区餐饮提质升级。推出黄河、太行、长城3条专业旅游美食线路,推出晋北(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太原、晋中、阳泉、吕梁)、晋南(临汾、运城)、晋东南(长治、晋城)4个区域旅游美食地图。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为线索,详细展示山西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推出四季美食图鉴。(责任单位: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作协)
 
  17.晋菜与交通运输融合。制作海报、宣传片等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张贴、播放。支持晋菜晋味进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候车区、机场候机楼,引导品牌晋菜餐厅入驻,鼓励现有餐饮经营者提供山西特色美食。(责任单位:省交通厅、省商务厅)
 
  18.晋菜与城市发展融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资源,支持设立社区餐饮网点。选择一批位于城区的美食特色街区、餐饮名店、特色小吃店、网红打卡店进行重点开发,形成11个地级市区、若干县级城区美食集聚区。对城区内自然形成的餐饮街区进行保护,鼓励晋菜企业、个体户入驻街区,给予入驻企业政策优惠。多渠道宣传晋菜美食街区和入驻企业,定期在晋菜美食街区举办美食节、集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住建厅)
 
  19.晋菜与乡村振兴融合。在大型乡村驿站等场景布局当地特色餐饮,开展晋菜名师下乡传授技艺活动,促进增收致富。结合农业产业布局,对标上下游产业,整合种养殖、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类资源,提升原料食材供应能力,为晋菜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食材。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发布乡村餐饮美食导引。紧紧把握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推动预制菜工厂、车间、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预制菜生产企业进一步强化研发创新,针对不同群体开发营养健康、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商务厅)
 
  20.晋菜与信息技术融合。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餐饮零售外卖企业或相关专业团队开发晋菜专题的互联网应用软件,通过移动端APP将菜品、门店、厨师、品牌、理念、价格、服务等营销要素进行整合,在大数据、全息化支撑下,实施整体运营。(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省市县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省商务厅要起到引领、协调的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对本方案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各市人民政府是晋菜晋味突破提升的第一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方案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市对本地晋菜提升发展予以重点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引导作用,全面扩大晋菜影响。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经营模式,适应餐饮消费市场发展,形成全面加快晋菜产业发展的格局。
 
  (三)加大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服务,创新支持晋菜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推出面向晋菜产品、原材料等方面的保险产品,引导晋菜企业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企业、学校、协会、商会、媒体等组织机构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各有关部门要提高监管效能,切实提升服务意识,有效减少经营者负担,加强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引导,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规定,确保行业有序、高效、安全运行。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