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姓健康

中医养生的日常应用之根据体质选择药膳

来源:食品中国 2016-04-01 09:45:36

  中医理论.絲,早在秦汉的时候,医学家们总结战国时期和以前龍学成就,编成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这本书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就这样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始,—直天,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整套完整_论体系,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钱,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璀璨的明星。

  作为聪明成熟的女人,你对于祖先馈赠的瑰宝是否有所了解呢,她其实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近得让你触手可及,然而你是否一再同她“纵使相逢不相识”呢?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获得健康养生。

  根据体质选择药膳

  科学使用补品补药

  不少女人都有过做药膳的经历,她们为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的健康挖空心思,希望在饮食上让家人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滋补。其实,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药膳,对不同的人会造成迥然不同的效果,不懂得中医养生的常识,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选择药膳时,也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而进行。如春夏温热,宜选择清凉性质的药膳;秋冬寒凉,宜选择温热性质的药膳。以药粥养为例,春天可选芹菜粥,夏天可选绿豆粥,秋天宜用藕煮粥,冬天则宜食用羊肉粥。人的体质有强有弱,即使是体质虚弱者,又有阳虚阴虚的不同,所以选用药膳也应有别。体强壮者不能盲目食用滋补药膳;阳虚者喜温怕冷,宜选用温补的药膳;阴虚者喜凉怕热,则宜选用甘凉滋润的药膳。

  分清体质,对症下药

  中医治病用药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身体健康,没有虚症的表现,就没有进补的必要;假如乱吃补品,反而有害无益。因为正常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即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是平衡的。如果乱吃补品,使体内某种物质含量过高,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出现药源性疾病。

  至于每个病人的日常饮食,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要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就是说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季节而异、因病而异。如阳旺热盛之人不能吃狗肉或羊肉;夏天不能过食生姜煨红枣;冬天不宜进寒凉性食物;老年人以多食清淡食品为主,如需补益,也宜进食平补、清补之品。

  不盲目服用人参

  自古人们就有一种偏见,“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治病无功”。可见人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它是古今中外人们喜欢服用的高级补品。人参补气作用较强,对气虚欲绝、短气神疲、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休克或失血过多、血压下降以及肺脾气虚、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病症较为适宜。临床上多单用或配伍使用。当然,用之得当,确能起到救死扶伤、强壮身体、延缓衰老的作用;然而,服用不当或滥用,则适得其反,正所谓“参可益人,也可害人”。

  如美国有医生对百名服用人参一个月以上的人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数出现神经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喉干痛、血压升髙等不良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人参滥用综合症”。

  合理进补,了解临床应用禁忌

  不要盲目进补。有些人喜欢盲目进补,只要听说是补药,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后就用。其实,身体强壮的人不需要进补。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是不够的。只有把补药和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多用大脑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长寿。

  对于体虚者,补虚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别,冬令进补也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则反而引发疾病。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

  不要盲目贪贵。有些人认为,补药越贵越好。其实,对于补药,绝不能存在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即为毒药。

  注意脾胃功能。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如果不顾人体状况和脾胃功能,滥用补药,就会出现碍胃现象。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因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补虚不可留邪。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需要祛邪外出时,不要过早进补。过早进补,会出现留邪现象,后患无穷。

  注意畏恶反使。中药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讲究。民间也流传许多“忌口”,这些规则在服用补药时仍然应该遵守。如吃人参进补时不能与茶、萝卜等同饮等。因为许多补药大都含有生物碱,而茶叶中含有鞣酸,酸碱结合,可产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故进补期间最好停止饮茶,或服药2~3个小时后再喝茶,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萝卜也不宜与人参同服,否则易产生不良的反应。

  此外,服滋补药除了要注意服药季节外,还要注意剂量。如果补气药量过大,“气有余便是火”,容易化热。滋阴过甚,“甘寒滋腻碍胃”,容易倒胃口。服用时间,必须选胃口好的时候,以利于吸收。为了充分消化吸收,最好是空腹服,服后再做一些轻体育锻炼。当然,体育锻炼过后服用也可。如果患有感冒、支气管炎时,滋补药要暂停服用,待病愈后再服。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