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渔业主管局:
夏季是
养殖水生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季节,又逢干旱、高温、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极易对
水产养殖造成不利影响。为保障
粮食和重要
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切实抓好夏季水产养殖生产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养殖
水产品丰收、养殖渔民增收的基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做好水产养殖防灾减灾。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从保供给、保增收、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水产养殖生产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保持高度警惕。要加强与气象、水利、海洋等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台风、洪水、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科学分析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结合水产养殖生产实际,部署落实养殖设施检查、维修、加固等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密切关注池塘海参、吊笼牡蛎等生产情况,加强灾害发生、危害、损失等情况的监测,及时研究重大灾情应对措施,争取各级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不断强化养殖病害监测防控。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大宗养殖品种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密切关注对虾生产情况。东营、烟台、济宁、滨州四个水生动物疫病监控区域中心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检测人员,逐步扩大自主检测病种范围。要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指导,强化规范用药宣传和监督检查,引导养殖生产者科学用药。要大力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严格依法检疫,防止病害跨地区传播。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组织编制了《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见附件)供各市参考,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相关技术措施,指导水产养殖生产者加强饲养管理。
三、加大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各市渔业主管部门要落实好《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3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要求,重点针对“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治理品种,及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于季度末统计报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警示信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药行为。沿海市渔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渔业生产实际,在高温季节加大食用贝类检测频次,防止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着力规范水产养殖生产秩序。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持续推进养殖发证登记工作,保护重要养殖水域滩涂,夯实水产品保供基础。要组织做好 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切实抓好“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建设,示范带动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要强化执法监管,按照“中国渔政亮剑2023”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和水产养殖专项执法行动部署,聚焦养殖证、生产记录及苗种生产、进出口和检疫等重点环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水产养殖规范有序生产保驾护航。
有关问题情况,请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渔业与渔政管理处反馈。联系电话:0531-51789283
附件: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7月2日
附件
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夏季是水生生物疾病和灾害高发季节,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一、养殖生产
(一)鱼类
1.水质调节: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排泄物多,底质环境恶化,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水环境稳定。适时、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15-20厘米,水位保持在1.5-2米。每隔10天左右泼生石灰一次,用量20千克/亩。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勤开增氧机,谨防养殖鱼缺氧、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午后开,雨天傍晚开,阴天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高温期间宜经常使用水产用有益菌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水质不稳定的,应使用光合细菌为主的菌种稳定水质,水质浓浊、发黑的,应使用芽孢杆菌或者乳酸菌为主的菌种分解有机质;亚硝酸盐、氨氮等水质指标超标的,应使用硝化细菌为主的菌种进行转化。要注意的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菌种是不耗氧的,使用范围较广;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这样的菌种是强耗氧的,使用时需开动增氧机或者配合增氧颗粒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饲养管理: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保持新鲜、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应避免底层水体缺氧,形成氧债。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使用低温水降温等措施减少水体温差,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高温出现应激反应。
(二)虾蟹类
1.苗种选择:苗种体形体色正常,游动活泼、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表光滑、胃肠饱满、肝胰腺轮廓清晰。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使用检出阳性的苗种。
2.水质调控: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前4天,用对虾饲料、鱼饲料、糖类等作为培养基扩繁益生菌,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为24小时。天气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水体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天气变化前1-2天,新的藻类和菌群快速生长,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养殖池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暴雨过后,为避免淡海水分层造成的底部缺氧导致暗浮头,应及时开启增氧机。加强极端天气前的预防管理,合理控制池塘水深,加固池堤和水电设施,疏通应急水渠,避免灾害天气造成池水漫灌、池堤决口、水电设施损坏等;配置一定的蓄水池,满足高温干旱天气时养殖池塘的用水需求。
3.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1-2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类养殖池塘。
4.饲养管理:一要做好水草管理。中华绒螯蟹等品种,定期维护池塘中栽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及时清理腐败水草,确保水草处于良好生长状态。二要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虾蟹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败坏池塘水质。
建议有条件的对虾养殖场进行“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将P4—P5仔虾进行10天标粗,标粗结束前检测仔虾中常见病原并观察仔虾健康状况,选择无病原检出的健康仔虾转入暂养温棚进行30天的暂养,暂养结束前检测对虾中常见病原、观察其健康状况,选择无病原检出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对虾,进行50-60天成虾养殖。分级养殖中,需对标粗池、暂养池和成虾养殖池进行严格物理隔离,防止病原在不同池塘间的潜在传播和扩散风险。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
(三)贝类
1.稚贝的中间培育:稚贝培育大多在池塘进行,随着稚贝生长需要的饵料逐渐增多,如饵料条件较好,可以继续在室内培养;如饵料条件较差,可直接移入中间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底部铺入塑料布,池塘两端设进水口及出水口(出水口要低于池底最低位),如果条件允许,池塘上面可以用塑料布扣成大棚,以保证水质相对稳定。根据不同贝类品种,适时将符合规格要求的稚贝转移到海区、滩涂或养殖池塘中开始养成期的生产。
2.浅海养殖贝类生产管理:一是降低养殖密度,调整养殖区域。主要是通过疏苗、提前售卖达标产品等措施适当降低贝类养殖密度。二是及时调整养殖水层。为保证扇贝、牡蛎等筏式养殖贝类度夏安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下调养殖水层。
3.滩涂养殖贝类生产管理:一是选择适宜的播苗海区。一般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滩涂,滩面平坦广阔、略有倾斜,大小潮水都能淹没和干露,虾池、潮沟等沙泥底质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成场所。二是做好滩涂底质改良,减少疫病发生。夏季播苗前,应采取翻耕、整平、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减少有害病原菌,提高滩涂的通透性,优化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三是选择合适的播苗技术。滩涂贝播苗一般采用水播和干播两种技术。
4.池塘养殖贝类生产管理:一是气候灾害预防。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科学分析气象灾害对池塘贝类养殖的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二是敌害生物灾害预防。每日监测池塘水体温度和盐度,及时调整至养殖品种生长最适温度、盐度;监测池塘水质、水色、溶解氧,池水透明度以30-40cm为佳;进水口布设单层或多层0.3-0.4mm孔径过滤网,及时清理网上杂物,保持进排水路通畅。三是疫病灾害预防。放苗前要对旧池底质修复、改良,包括清淤、排干水后晒池、翻耕整埕等,减小底泥中硫化物的毒性;根据混养生物习性更改、调整池底地貌;采用含氯石灰(水产用)进行全池消毒杀菌。
(四)刺参
刺参对水质的变化比较敏感,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出现排脏、自溶等现象。养成期间要定时进行水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此外,对水色、透明度、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等要经常进行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水质管理。刺参有夏眠习性,但幼参在3~24℃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大量摄食,活动频繁。因此,要尽量使池塘底层的水温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刺参为狭盐性生物,适盐范围24~35,最适盐度范围28~31。因此,夏季要防止大量的雨水进入池塘。池水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高温期可适度肥水培藻,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以黄绿色、黄褐色为宜。高温期保持大于1.8米的有效水位,具备换水条件的池塘应科学换水,一般每次进排水20-30厘米,缓进缓排,尽量选择大潮中段以后进水,时间以23点至次日凌晨6点为宜,避免上午8点以后进排水。进水时需测温、测盐,确保进水水温低于或等于池塘水温。
2.降温措施。(1)遮阳网附着基的制作。遮阳网附着基的原材料为遮阳网和旧扇贝盘。在加工遮阳网时根据实际需要订制好尺寸,一般90厘米宽,长度可以根据养殖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把遮阳网缝到扇贝盘上,每80厘米左右缝一个扇贝盘,上面留一个10厘米左右的空隙,形状类似扇贝笼。(2)遮阳网附着基的投放。投放时最好是把水排干,这样操作起来简便快速,而且容易控制网口跟池底呈90度角。如果是带水操作一般投放选在春秋季节,因为这两个季节可以把水位放至最浅。带水操作时为了使网口偏向一侧,在投放时下部坠上小石头,并且在投放的起始点用石头或沙袋压住,投放时要注意把遮阳网笼拉直,以防堆积下陷。遮阳网笼的投放方向与进排水方向一致。
3.强化预防。日常应多频次巡塘,强化水质理化因子检测。水温超31.5℃要密切关注,尤其达到32.6℃应立即采取措施。要密切关注盐度,强降雨后应及时排淡,确保突降盐度17以下的时间不超过3天。应注重增氧,高温期夜间22点至清晨6点及强降雨排淡后应打开充氧设备或施用应急增氧颗粒。增氧的同时,全池撒施生石灰,改良水质,并及时清除池中腐败杂藻,减少有害细菌繁殖。pH逐步回升后,全池施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使其形成优势菌群,并有效抑制有害菌类过量繁殖。
二、疾病防控
夏季是发病高峰期,这个季节病害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泼洒漂白粉、生石灰、微生态水质改良剂等调控水质,增强抗病能力,并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免疫促进剂、代谢调节剂以及内服药物,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在日常巡塘中注意观察养殖品种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防止疫病发生。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养殖品种活动、摄食、体色、水质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一)防控措施
1.鱼类
一要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每天池边检查鱼的活动状况、摄食状况。观察到有活力差、逃避反应弱、体色暗淡或发黑、鱼外观有缺损、翻白、浮头、离群、昏睡不动、厌食的个体,可能是鱼的健康出现问题。需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后再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二要合理用药预防。遇大风、暴雨、降温等恶劣天气,提前1天停食,并向水中泼洒抗应激、稳定水质的药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增加免疫的饲料添加剂,每投喂10-15天,停1个月后再投喂。科学用药预防鱼病,避免破坏水环境和降低鱼的免疫力。
2.虾蟹类
一是增加溶氧。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早上、中午、夜晚时段,以及强降雨和低气压天气时段开启增氧机,实时关注水体溶氧含量变化。养殖后期,虾蟹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时,可合理配合使用颗粒状的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化学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含量。二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通过适时分塘转移大规格虾、增加商品虾出塘等措施,合理控制池塘养殖密度和商品虾存塘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存塘虾受伤或产生应激反应。三是合理投喂。根据实时天气状况、虾蟹生长摄食状态进行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喂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3.贝类
一是做好养殖系统疫病风险评估。各养殖业户根据养成海区、滩涂或池塘的地理区位、建设条件、往年流行病学数据等,采用科学方法评估所在养殖区域的潜在风险点及病原在养殖系统中引入、传播与滞留等过程中的风险等级,针对性采取消毒、加强管理等防控措施,提高养成率。二是加强水质监测。根据当地水体理化性质特性,选择重要的水质指标(如水温、溶氧、pH、氨氮和盐度)定期检测,记录在案。三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注重养殖生产过程管理,做好养殖生产关键数据的记录、整理和保存,加强生产管理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科学管理模式,提高贝类养成率和生产稳定性。
4.刺参
夏季刺参易发腐皮综合征等疾病,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高温和强降雨灾害。预防刺参的腐皮综合征,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发病后,及时将发病个体拣出,全池泼洒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等进行消毒,全池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粉并配合益生菌改善水质。密切关注养殖水源状况,做好水质调控,及时去除浒苔等腐败藻类,改善底质。
(二)规范用药
一是要合理使用药物。一旦发现疾病,先确诊病症,然后合理用药、对症下药。用药过程中要保证科学用药,要注意药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合理配伍。二是防止药物滥用。不得向池塘泼洒抗生素,不得低剂量内服抗生素预防疾病,不得使用违禁药物。三是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养殖规范用药,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中规定水产养殖药物。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原料药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四是加强药物的鉴别能力。加强假、劣兽药的鉴别能力,可在“国家兽药综合查询”app中查询兽药信息,避免买到假、劣兽药。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