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减重行业新赛道,市面上火爆的三款饱腹产品成分对比,魔芋粉居然只是第二?

来源:食品新闻 2024-05-29 10:49:57

摘要

  在当今全球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控制体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胃占容饱腹产品作为一种辅助减肥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受欢迎。本研究旨在对市面上三种常见的胃占容饱腹产品,即果蔬膳食纤维、魔芋粉和食用水凝胶,进行水溶性对比分析,以评估其饱腹感的差异及潜在的减肥效果。通过实验,研究了这三种产品在相同条件下的水溶性及其与饱腹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水凝胶在水溶性和饱腹感方面均表现最佳。魔芋粉次之,果蔬膳食纤维表现最弱。本文对这些产品的水溶性与饱腹感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讨论,为消费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全球肥胖率自1975年以来已几乎三倍增长。到2016年,全球成年人口中约有39%的人体重超标,13%的人被诊断为肥胖。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体重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减肥产品的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全球减肥市场预计在2025年前达到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表明人们对减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的重视。

  在减肥市场的驱动下,胃占容饱腹产品成为一种流行的减肥方式。这类产品通过在胃内膨胀、增加饱腹感,从而帮助消费者控制食欲和摄入量。市面上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胃占容饱腹产品,如果蔬膳食纤维、魔芋粉、食用水凝胶等。

  这些产品成分以水溶性膳食纤维为主,凭借代餐或伴餐胃占容饱腹的理念在使用者中广受欢迎,部分原因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自然且对身体无害的。

稳步上升的膳食纤维行业,大健康产业前景趋势明朗

  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和中国膳食纤维行业产量分别为86.66万吨和18.95万吨,预计到2026年全球和中国膳食纤维产量将达到122.49 万吨和30.3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5.48%和7.19%,中国占全球膳食纤维产量比例约为 24.79%。

  2019年全球膳食纤维行业产值分别为180.64万元和38.31万元,预计到2021 年-2026 年全球和中国膳食纤维产值将达到229.13亿元和55.2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4.05%和 5.86%,中国占全球的膳食纤维产值约为 24.12%。

  然而,在胃占容饱腹产品这个赛道上,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应慎重,尤其是关注饱腹产品的水溶性和膨胀性能。不同的产品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会影响它们在控制体重方面的效果。

市面上常见的3种饱腹产品分析对比

  我们选择了三款常见的胃占容饱腹产品进行实验,其主要成分分别是果蔬膳食纤维、魔芋粉、食用水凝胶,所有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包括材料分量、水量、搅拌速度和时间。

  我们首先对三种产品的水溶性进行了测试,将三种产品放入同等水量的烧杯里,搅拌五分钟后静置。

  (刚放入水中的产品,从水的清澈程度对比可见三种产品分解速度有差异)

  (继续搅拌后对比,食用水凝胶仍在分解,魔芋粉烧杯开始模糊,果蔬膳食纤维烧杯仍比较清澈)

  (最终呈现效果)

  结果显示,三种产品水溶性效果从强到弱的排名为:食用水凝胶>魔芋粉>果蔬膳食纤维。

  胃占容饱腹产品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内与水反应进行分解膨胀,达到一定的饱腹感,这类型产品一般会建议用户餐前服用,就是为了预留产生饱腹感的时间,保证用餐过程中减少食物量的摄入,因此水溶性是胃占容饱腹产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接下来,我们把最终水溶后的三种产品进行过筛并称重。

  (水溶后的三种产品呈凝胶状态,把液体过滤走,剩余的凝胶即是提供饱腹感的关键)

  (上称重量能更直观对比三种产品过滤后的区别)

  过筛称重结果: 过筛后剩余凝胶的重量从高到低的排名为:食用水凝胶>果蔬膳食纤维>魔芋粉。

  过筛称重环节的测试,主要是为了体现饱腹产品的另外一项重要指标:饱腹持续时间。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膨胀系数,一般是80~180倍,过筛称重后的凝胶状产品剩余越多,也就意味着占据胃容量越大,能提供的饱腹感时间就越长。

  饮食干预减肥法当中关键是制造热量缺口,持续的饱腹感能够辅助用户对抗饥饿,完成控制体重的目标。

  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越强的产品在胃中膨胀得更充分,产生更强的饱腹感。食用水凝胶在水溶性和过筛后剩余凝胶重量方面均表现最佳,可能在帮助控制饮食方面效果更显著。

  因此,食品产商或消费者在选择胃占容饱腹产品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去选择适合的产品。可以关注产品的水溶性和膨胀效果,因为这些指标与产品在胃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饱腹感密切相关。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产品的其他添加成分和质量,避免选择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