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冷冻食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10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冷冻食品千商大会在郑州召开,行业大咖齐聚,共谋如何立足消费新需求,创新打造竞争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近年快速崛起的新兴速冻米面冰品牌——乐肴居。
在C端持续打造爆款,乐肴居借助电商渠道米汉堡系列全网销量第一,引爆品类的发展;四方叉烧包销量成为双十一天猫面食榜NO.1。B端市场从区域走向全国,超过100家头部连锁餐饮品牌、3000家星级酒店选择乐肴居的产品。创立于2012年的乐肴居是如何在短短近十年间通过洞察消费需求、创新产品发展起来的呢?
1.洞察消费新需要,重新定义速食品类
近年来,餐饮端食材标准化迅猛发展,对于高品质的速冻米面制品需求旺盛,消费需求的变化,引发了行业的快速变革,由此开创了一个蓝海新赛道。
截止2020年11月,京东生鲜已合作上线餐饮品牌400余家,线上餐饮速食类SKU总量新增5000余个,仅方便菜类目就同比呈现了465%的高速增长姿态。今年1月20号开始的“2021年全国网上年货节”,10天时间,半成品菜增长高达375.6%。
在家庭端米面消费逐步升级驱动下,生产工艺及种类均日益升级的创新米面类制品将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在健康化、高端化等确定性的方向上也必将诞生大量现象级产品。乐肴居聚焦消费者需求,让“吃的生意”被重新定义。“去餐厅就餐、吃外卖以外的第三种选择”,将为乐肴居和速冻食品品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食品新消费呈现出新趋势,一是感官新体验,中国人口味不仅发生变化,而且对新的口味接受度高、普及快;二是健康新平衡,健康与好吃并重;三是便利新仪式,在“懒、宅、饿、忙、馋”的主流消费形态下,传统方便食品急需升级。另一方面,当90后、00后一代年轻消费者进入厨房,主张“便捷万岁,好吃王道”的需求。如何应对消费习惯的迭代升级,适合当代消费者消费场景,成为速冻食品企业新的课题。
2.深入消费场景,产品创新的变量思考
产品如何应对消费新需求?乐肴居用切实的行动给出了答案:聚焦需求,推陈出新。在乐肴居董事长陈朝阳的带领下,乐肴居组建了极具创新的研发部门,以米、面、冰品三大系列为产品线,开发数十款产品,在国内的速冻面点行业中,处于中国领先水平。
乐肴居研发的产品从人群着手,深入消费场景,针对高档酒店,商超、学校、连锁餐饮、家庭等不同场景,切入消费者需求,产生了多款爆品:酒店宴会的三喜流沙包、日常餐饮中的照烧鸡排米汉堡、下午茶必选甜品猫爪慕斯。除此之外,乐肴居还开创了线下门店子品牌“肚子里有料”,专注冷冻甜点的子品牌“轻肴”也在今年获得了“2021中国食材产业百款爆品奖”。
产品研发速度快的同时,在口味和品质上秉持极高的产业标准,产品严守“三大关”的质量标准:选材上必须真材实料、在口味上做到极致、在外型做到高颜值。9月份,乐肴居凭借自身的整体实力成功拿下了“胡润中国餐饮连锁金口碑供应商”大奖。有了产品,如何做成爆款?这得益于乐肴居的销售渠道战略。
3.B端与C端联动,深度打通销售渠道
在新趋势、新发展、新机遇下,乐肴居选择全渠道发展,BC端一体化的渠道策略。全渠道多点开花,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便捷的购物体验。在B端,乐肴居深耕多年,3000多家星级酒店、酒楼客户;持续为酒店、餐饮、食堂团餐、学校、便利店等渠道提供好产品,供应品质有口皆碑。
新消费当道,品牌与C端互动成为趋势,乐肴居深耕B端的同时发力C端,线下强势入驻各地高校中学食堂,社区生鲜;线上陆续与京东、天猫、拼多多等大型主流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关系,“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在电商市场开始全面直播推广,受到头部主播青睐。
“好吃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今年乐肴居上线品牌宣传片《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挑剔?》,“挑剔”的精神引发大众共鸣,大量用户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自发地产出高质量UGC内容,增强了乐肴居品牌的社交化传播。归根结底,乐肴居是以强大的品质,对市场深刻的洞察,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获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强大的渠道才能锦上添花。
4.开展全国布局,深化供应链优势
面对新竞争环境,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供应链新能力,实现规模化效。
率和灵活性生产,满足全面布局全国市场的战略呢?
为了打通走向全国的任督二脉,乐肴居开启全国性生产布局,以“柔性化生产、承接定制化需求”打造独特的供应链优势,除在厦门本部扩建三厂外,还在物流中枢河南漯河兴建加工厂配套生产线,设立中部仓,满足中部和北部区域产品标准化、规模化面点产能和渠道需要。
乐肴居董事长陈朝阳曾在此前采访中表示,在2021年的渠道规划上,乐肴居选择B&C双渠联动发展,重点扶持经销商,并下沉三四线市场、深耕重点连锁餐饮客户、重点社区团购、重点便利系统,发力大中校园渠道,如食堂、学校超市等特通渠道终端市场的开发。
乐肴居深谙只有多方发力才有可能使新品牌在激烈竞争中逐步脱颖而出的道理,多方并进迎接机遇与挑战,也愿意与同行一起携手,推动速冻行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