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零的突破!中国双季早粳稻诞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7-20 09:49:10

  7月19日,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这一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意味着人们今后提前一个季度就能吃上新粳米了。

  “中科发早粳1号”属于早稻中迟熟类型品种,经现场测产,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种植田平均亩产567.64公斤。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第一大国。然而,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是一个空白。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介绍,此前我国双季早稻生产全部分布在南方低纬度地区,且品种均为籼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

  李家洋说,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加速培育优良双季早粳品种及其推广应用,不仅将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同时可将我国优质新米的上架期提前2-3个月。

  “尽管育种家已经尝试了几十年,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双季早粳稻新品种。”李家洋说。

  这一新种质诞生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分子精准设计育种。

  李家洋团队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并率先提出“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理念,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双季早粳新品种。

  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精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想要什么样的水稻,把相关的水稻基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周期长、偶然性大和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

  李家洋团队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

  李家洋说,“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助于解决“众口难调”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目前,李家洋和团队正在尝试定制针对特殊人群的稻米,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高抗性淀粉稻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