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5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设,是全国首家食品专业经济开发区。为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创新转型发展,提高发展动能、增强发展后劲,开发区积极推动主导产业调整,并于2019年12月获安徽省批准,由单一食品产业调整为食品制造(生物科技)和信息产业,形成以食品制造产业为主导,以信息产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自建区以来,开发区始终围绕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崛起”这一根本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一主要抓手,加速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食品制造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食品产业发展态势凸显
开发区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安徽省谷物食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康食品小镇全国最美小镇50强”等荣誉称号,初步汇聚了以嘉士利思朗、今麦郎、金富士、苏太太、鲜满多为主的烘焙类、软饮料类、休闲食品类、肉制品深加工类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完美生物、盛美诺生物、人良生物、阜邦生物为主的功能性食品产业群。以金冠玻璃、思朗彩印、溪龙包装等企业为主的配套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食品制造企业90家,规模以上食品及配套加工企业42家,占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66.7%。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工业产值38.5亿元,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
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研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实验站、黄淮海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及配套企业拥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
特色品牌优势不断扩大
突出抓好品牌培育,实施商标战略。目前拥有“相山”“贝乐得”“小草”“心润”等知名品牌20多个。其中,思朗饼干、曦强乳制品获评“中国好食品”,徽香昱原公司被评为“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鑫乐源食品、金富士食品、贝宝等多家企业被评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曦强乳业公司纳入安徽省重点调度的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开发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储备遴选一批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积极对接淮海经济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后引进香港嘉士利集团、马来西亚完美集团、新西兰环球食品、河北今麦郎产业园、山东家家悦等优质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快进出口主体培育,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知名展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加强。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弥补园区信息产业研发空白。开发区与淮北师范大学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科技园,紧紧围绕生物科技、健康食品和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工作,重点打造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公共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四大平台,推动项目申报及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促使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食品和信息产业基地。目前1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7000平方米研发中心、8000平方米中式车间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
打造食品制造产业基地
以生物科技孵化基地为平台,加大招引力度,大力承接集聚一批食品制造产业,培育壮大食品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区。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综合优势,高起点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特色产业带,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食品制造产业基地。瞄准长三角地区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紧缺、专用的食品制造产业,重点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硅谷。积极培育一批在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皖字号”和“淮字号”食品制造产业品牌。引导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研发合作,打造“高校+企业”技术合作模式,增强产业创新发展活力,逐步形成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销售有市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力争成为长三角食品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食品和生物科技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以信息产业园为基点,认真研究分析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动态,瞄准苏浙沪全国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排出重点招商企业名录,紧盯目标线索,开展精准招商,引进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完善信息产业链条。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奇扬智能、相王科技、果力智能等现有骨干企业,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支持重点信息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体系,重点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培育形成百亿元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园区。
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平台建设
重点加强与沪苏浙、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与上海莘庄工业区、浙江长兴县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区直及开发区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建立重大事项调度、常态化党政对接交流等机制,在产业发展联动、干部挂职锻炼等方面加强协作,建立管理与品牌输出共建模式,引入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实现税收分成共享收益机制,高标准推进规划建设,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衔接,力争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走在皖北前列。
提高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开发区将持续开展“母亲”式服务,牢固树立“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理念,组建企业帮扶中心和帮扶专员队伍,聚焦难题,提供一对一全过程精准化帮扶。优化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扎实落实“四督四保”,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依法依规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难题,强化法治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供热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转移的园区承载能力。
(杨沐天)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