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酒股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宠儿,步入2021年,这种态势仍在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五天内四家龙头酒企因信批违规收到监管类函件,业内人士为此解读为:监管层似乎在有意给白酒市场降温。不过,从这两天白酒股的走势来看,降温效果并不明显。众多研究报告继续唱高2021年一季度的白酒板块。
五天四酒企收监管函
近日,白酒市场并不“太平”,四家酒企接连收到监管类函件。2020年12月31日,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都收到监管决定;2021年1月4日,酒鬼酒收到监管函,五粮液则收到关注函。
具体而言,公告显示,2020年12月16日,贵州茅台董事长高卫东在经销商联谊会上透露,公司2020年预计可完成酱香系列酒销量2.95万吨,实现含税销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4%。12月31日,上交所发函表示,高卫东作为贵州茅台时任董事长,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对外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上述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2020年12月26日,汾酒集团召开2020全球经销商会议。公司董事长李秋喜在会议上表示,2020年汾酒集团收入预计增长17%,利润总额预计同比增长60%。对此,12月31日,上交所发布了对山西汾酒董事长李秋喜予以监管关注的决定。
元旦过后,五粮液和酒鬼酒又上演了相似的“剧情”。 此前,五粮液在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透露,持有上市公司20.4%股份的五粮液集团2020年1-11月收入突破1100亿元、收入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1年1月4日,深交所发关注函要求五粮液说明上述会议所透露信息是否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等。
同样,因在经销商大会上提出,公司销售目标是“突破30亿元,跨越50亿元,争取迈向100亿元”,深交所认为酒鬼酒违反了信批规定,遂于1月4日向酒鬼酒发出监管函。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四天内五家酒企收到监管类函件,说明监管层认为酒企的股价增幅与业绩增幅有所背离,通过对头部企业问询警告来给整个白酒市场降温。
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也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2020年白酒市场出奇火热,酒企确实有点“飘”。而在当前的监管环境和政策下,监管层不能直接干预资本市场定价,只能寻找合规性方面的瑕疵予以警告从而给市场降温。
白酒市场有点“飘”
“不过,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可能是资本市场认为单纯信批违规不是大问题,不像信批造假等行为性质恶劣,白酒资本市场继续走高。”高剑锋表示。
1月4日,白酒板块持续强势,截至当日收盘,东方财富白酒板块上涨5.59%。其中,酒鬼酒、水井坊、老白干酒等个股涨停,贵州茅台股价一度突破2000元大关。1月5日,白酒股继续上扬,今世缘、水井坊等个股涨停,截至收盘,五粮液股价上涨7.36%,山西汾酒上涨3.22%。
2020年,白酒股势如破竹。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万得(Wind)数据显示,白酒指数从2020年3月19日的30009.32点上涨到了2020年12月31日收盘的94106.77点。白酒指数2020年的涨幅为137.47%,后三个月的涨幅为76.42%。而上证指数2020年的涨幅为13.87%,后三个月的涨幅为7.92%。
从企业层面看,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2日,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13家股价涨幅超过100%,其中八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50%,六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200%。涨幅居前的几个企业包括皇台酒业(涨幅为328.25%)、山西汾酒(涨幅为267.99%)、酒鬼酒(涨幅为264.62%)。
而在市场层面,2021年伊始,泸州老窖就发布了提价公告,被业内戏称为“新年第一涨”。公告显示,2021年1月4日起,52度国窖1573经典装团购价建议1050元/瓶,零售价建议维持1399元/瓶;38度国窖1573经典装团购价建议750元/瓶,零售价建议999元/瓶。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泸州老窖新年伊始就对旗下高端产品提价目的是提振春节消费。泸州老窖选择提高经销商价格(即团购价格),而保持市场建议零售价不变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提价策略,更多的是在为2021年全国性冲量做准备。
多券商看好
2021年白酒股能否持续水涨船高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热议的焦点?
高剑锋表示,短期来看,白酒股降温需要时间,从当前的市场情绪来看,有可能保持惯性上涨;但从长期来看,行业会一改当前“是个酒企就涨”的怪象,出现结构性分化。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从短期看,春节旺季渐近,在新冠肺炎疫情可控、消费恢复、春节延后和低基数效应下,白酒板块有望迎来开门红,叠加流动性充裕,白酒板块仍有上行空间;从长期看,白酒结构性景气不变,消费升级下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向龙头集中,龙头酒企有望实现高确定的量价齐升。
中信建投1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白酒是当前食品饮料中兼具业绩增长确定性、疫情恢复弹性、估值性价比的细分板块,尤其在2021年第一季度,由于春节较2020年晚近20天,经销商备货多在1月,利好一季度业绩表现。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