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把开展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创建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全力将砚山县打造成为云南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供给基地。经过多年努力,砚山县先后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产粮大县、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夯实蔬菜产业发展根基
规模化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土地效益、劳动效益、技术效益、经济效益有效结合的最佳途径。砚山县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产业发展和龙头带动相配套”的思路,积极发展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推进种加养、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砚山县先后引进和培育松南、中康、鑫珵、立达尔等27户从事蔬菜种植经营、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户),带动成立蔬菜种植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流转土地4万余亩发展蔬菜种植,建设百亩以上蔬菜产业基地150个、万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4个,带动全县8万余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70余万亩,1万余名群众进入产业基地就近就地务工。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的叶菜类蔬菜种植区、小米椒和朝天椒种植区、丘北辣椒(云南小椒)种植区等集中连片规模化产业带,蔬菜种植面积、农业产值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四位,是国家大宗蔬菜生产示范县、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因地制宜推动“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全力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鱼腥草专业村”“精细菜专业村”“朝天椒专业村”等。截至目前,维摩乡倮可者村(辣椒)、稼依镇小稼依村(咪彩辣椒)获得第一批和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201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620万元,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 4个,分别是盘龙白石岩辣椒专业村、盘龙沙子坡辣椒专业村、稼依拉白鱼腥草专业村、稼依戈白精细菜专业村。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着力构建全程“看得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溯源机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10个,砚山县获评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坚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制定技术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大辣椒市场、冷库、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生态植保技术。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容积12万立方米、仓储1000余间的稼依辣椒城交易市场,成为全国知名的辣椒贸易集散地;建设冷库214座75610立方米,涉及61家企业、合作社及种植户,年处理保鲜蔬菜1.7万吨;实施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覆盖5万亩,实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覆盖率达100%;累计推广植保无人机、太阳能杀虫灯等防治智能设备1.2万套,覆盖面积超过10万余亩。全县共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面积107.2万亩,认定蔬菜类无公害产地面积38.2万亩,认证蔬菜类“三品一标”产品9个,认证绿色有机蔬菜企业8家、产地2.5万亩、产品总数55个。
“品牌化+市场化”培育 擦亮“砚山蔬菜”名片
砚山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蔬菜产业目标,突出消费终端市场需求,紧盯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品牌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以品牌拓展更多的消费市场,以品牌引领砚山蔬菜产业走向国内外大市场。近年来,砚山县“云松南”牌豆苗、“绿孨”牌菜心、“我走鲜”牌水果番茄、“七乡侨园”牌侨园梨荣获全州“10大名品”,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荣获全州“10强企业”,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荣获全州“10佳创新企业”;砚山县“云松南”牌奶白菜、中康银丝王白菜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菜,奶白菜、上海青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砚系”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外向度不断扩大。与上海蔬菜集团建立生产和批发销售的紧密型联合体,签定精准扶贫产销合作协议,依托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设置销售机构9个,实现蔬菜产品“产地直销”,年实现2000吨“云品入沪”、5万吨“云品入粤”。县内农业龙头企业与香港李锦记、坛坛香、潭州农业、火辣辣、贺福记、金福猴等企业签订辣椒订单合同,实现订单生产,销售量38.1万吨,销售额15.8亿元,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列首位。以冷链、脱水、腌制等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海外,年出口5.78万吨,出口总额2.36亿元。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省林业和草原局、文山学院等挂联部门和干部职工为重点,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带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农产品集中销售。2019年8月13日举办的第五届蔬果花园艺博览会,集中展示蔬菜13个类别541个品种,与15户企业现场签定投资合作协议金额达12.76亿元,网上直播关注量达60余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胡衡 王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