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被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事情刷屏了。排出的这些核污染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核污染水会通过什么方式伤害我们?
我们知道,原子一般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操场大小,那原子核只有米粒那么大。质子和中子挤在“米粒大”的原子核中,贡献了原子绝大多数重量。电子就在“操场”上围绕着米粒大小的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比如1个质子就是氢元素、2个质子就是氦元素、27个质子的钴元素、38个质子是锶元素、44个质子的钌元素、55个质子是铯元素……
上面提到的这些元素,都会出现在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对于同一种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不变,但中子数会有变化。比如氕、氘、氚都是氢元素,质子数为1,但中子数分别是0/1/2个。质子数量相等,中子数量不同的元素,他们之间互为同位素。
有些同位素不稳定,会产生衰变,释放出α、β或γ射线(不同放射性元素,可能散发出一种或多种射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离辐射。现在科学已经探明,α射线的本质就是带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氦原子核;β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γ射线的本质是高频率的电磁波。
三种射线穿透力和辐射距离递增。α射线在空气中可以飞行1—2厘米,一张纸就能阻拦;β射线在空气中可以飞行几米远,金属板即可阻拦;γ射线在空气中可以飞行几十米的距离,需要非常厚的水泥层才能勉强阻隔。
当它们照射到人体时,会使细胞中的化学物质发生改变甚至造成DNA损伤,如果照射的时间足够长或者照射的剂量足够大,可以致癌甚至致死。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是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的。从2012年福岛核泄漏开始到2016年,人们通过对福岛核电站近海生物调查发现,鱼类中具有放射性的铯元素含量,要明显高于无脊椎动物。
并且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化学性质也不同。比如铯喜欢聚集在鱼肉等软组织中,锶则会集中于骨骼……这些被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像一个个不定时的炸弹,随机地发生衰变并向周围散发辐射。日本排放的这些放射性的元素,会在未来的一二百年的时间中,伴随着一代代地球人的生老病死。
也许你会说,那我以后不吃海鱼总行了吧?这你就太天真了,如今的工业化已经将全球连为一体。动物饲料中会用到鱼骨粉、超市买到的鱼肉肠,还有利用海鱼制造的DHA、鱼蛋白肽等营养物质……
可以说,虽然可能我们人不在海洋,但我们的生活都与海洋紧紧相连。日本此次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的量和时间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没人能准确估量出这个行为会给自然界和全人类带来何种恶劣影响。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除了表达愤怒和抗议之外,似乎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更严格的监管与食品审查制度,尽量将其衍生的危害降到最小。让我们更加爱护我们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吧,除了脚下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我们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