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安全

洛阳市举办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洛阳市场监管微信号 2023-01-03 08:38:15
  2022年,洛阳市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在全域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食品安全县区建设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聚焦全链条安全、热难点问题、产业发展、监管能力等开展15项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2022年12月30日上午,市政府食安办举行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攻坚行动及有关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1.标准宣贯和风险监测行动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实行企业标准公开承诺。加大食品安全标准解释和宣传贯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3164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肽》(GB31645-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3项标准的跟踪评价。加大风险监测,实现监测县区全覆盖,生产环节、种养殖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流程监测全覆盖,完成粮食及其制品、肉类、蔬菜类、水果类、调味品、油炸食品、蛋类、酒类、饮料、焙烤食品、可可制品和巧克力、膨化食品等12大类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样本399份;熟肉制品、冷冻食品、水产品、乳与乳制品、调味品、流动摊档烧烤类即食食品、熟制坚果籽类、餐饮食品卤花生、卤毛豆、专项酱腌菜、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学生午餐等10大类食品微生物监测样本406份。全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256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52家,基层哨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4家),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2.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深入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成果运用,编制耕地分类清单,强化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依法规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更新名单,逐一排查,组织对“十三五”期间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治到位。采取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措施,筛选、推广有效的安全利用技术。持续巩固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
 
  3.农药兽药使用减量行动
 
  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增效行动,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暨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以及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工作培训,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以“农药减量增效”为抓手,开展新农药、新药械引进试验示范展示,重点推广无人机等先进植保机械和适宜飞防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2022年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5.8吨,呈现负增长。开展全市兽药生产企业新版GMP验收工作,16家企业已通过省级以上验收,2家企业通过市级初验,1家企业正在升级改造中。积极推广宜阳县新大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减量化模式,以点带面,逐步减少养殖过程中兽用抗菌药使用的品种和使用量,提高健康生态养殖水平。
 
  4.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开展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宣传材料、广告等未经批准声称保健功能,以及不按照批准内容组织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等违法行为。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保健食品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全年共出动人员11265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984家次,发现问题134个,责令整改134个,处理群众投诉举报106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105份,接受群众咨询2816人次。
 
  5.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社联合下发《洛阳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压实部门管理责任、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整治农村市场存在假冒伪劣食品的深层次问题。行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市局指导县(区)局、二级机构、基层所(站)开展市场监管工作,针对分管领域内的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针对隐患清单及时督促整改,专人分包,逐一对账销号,并定期组织观摩,汝阳县市场监管局每月随机抽取4个乡镇,由局长带队开展食品安全现场观摩检查,对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评估打分,下发通报,总结经验做法。全年监督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17645家次,组织监督抽检食品7016批次,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政处罚案件84起,没收假冒伪劣食品数量96件,组织开展宣讲培训61场次。
 
  6.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智慧管理”为突破,以“分类监管”为先导,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管、务实管用,全面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强化“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面推行“6S”管理,加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力度,规范“小餐饮”经营行为,提升农村餐饮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排查,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管理,倡导文明就餐习惯,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引导餐饮业健康发展。全市辖区内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15962家,辖区内小餐饮28786家,共计44748家。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提供者26913家,占比60%。行动中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58份,责令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分支机构整改4次,下线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4家,取缔无证经营者2家,立案129起,罚没款49.6万元。
 
  7.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联合开展行动,开展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提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调研学习深圳、东莞等地区先进经验,市商务局印发实施《洛阳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洛阳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导则》、《洛阳市城市区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对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特别是12家半封闭、大棚式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提升、择址迁建或转型升级。目前,老城区周公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正稳步推进,涧西区康滇市场、西工区邙山市场正在制定完善设计方案,瀍河区下园市场、西工区五岳路市场和七一北农贸市场正在转型升级,其余市场正在开展改造方案、迁建选址等前期工作。大力开展超市化农贸市场建设工作,上发市集、王城市井、孟津新生活广场、龙瑞B区综合超市、状元红市场和东关市场等一批新型超市化生鲜市场相继投入运营。
 
  8.“三小”治理提升行动
 
  按照《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实施登记、备案,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全年检查“三小”生产经营单位22227家次,发现问题402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12份,立案查处201件,罚没款77.126万元。改善生产经营条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在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全面推行“6S”管理,实施“6S”管理的食品小作坊、销售类食品小经营店达到70%,实施明厨亮灶的小经营店达到60%。深入开展提升、创建活动,推进地方特色、名优产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化建设,积极扶持,提升转型为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提高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创建食品小经营示范店45家,创建小摊点示范点2家,创建小餐饮示范街8条,建设小餐饮、小摊点连片经营区1个。
 
  9.网络食品“净网”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公安局、商务局、通管办联合印发了《洛阳市网络食品安全净网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督促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通过网络销售食品的经营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培训约谈,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切实增强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严格落实法定义务、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网络市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坚持线上线下并重,以商务写字楼、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功能性食品,进口食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酒类食品,散装食品,“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的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全市共有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3家,电子商务平台内食品生产经营总数3631家,自建网站销售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3家,全年共检查食品电子商务经营者8308家次,组织开展食品电子商务经营人员培训686人次。
 
  10.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和前端设备在线率达到100%,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学校食堂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自查自评制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实行食品安全“6S”规范化管理,加强文明用餐教育,强化学校食堂硬件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全覆盖监督检查,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全市排查学校食堂3864家次,下责令改正通知书95份,立案查处14起。
 
  11.“优质粮食工程”行动
 
  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提升行动”,加强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市粮食局申报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2个,申报2022年度“河南好粮油”产品1个。市发改委上报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专项债项目9个,申请专项债资金1.94个亿。
 
  12.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洛阳海关、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督促进口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进口食品企业100%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自主防控能力,指导按照“三清四不 ”“三专”“一书一卡”要求,建立进货台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加强疫情防控,落实场所码的使用;严格把关,对预防性消毒和人员核酸检测、“快进办”下载及“豫冷链”APP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冻品批发冷库、经营店,严查冷冻食品的来源、库存的食品、食品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限、进销货台账及查验制度等相关事项;开展科学有效的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控,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进口食品追溯和快速反应机制,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全年抽检进口食品样品22个,检测项共131项,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检查进口食品经营单位15618家次,其中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10472家次,针对冷链食品检查共出动6198人次,3890车次。
 
  13.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
 
  加强县乡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市场监管所、村级食品安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县乡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和政府明确相关部门或党委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兼任,专岗专人专责,强化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落实、评议考核等职能,完善专题会议和季度会商制度。争取省奖补资金,建成高标准市场监管示范所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乡镇数量突破50%,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配备率达100%,“基层吹哨、部门响应”监管机制发挥实效。举办“能力提升大讲堂”22期,组织食品监管人员、农产品网格监管员分级分类开展线上培训和“护航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题培训,基层监管员年人均培训时间超过40学时。豫食考核APP、食安员考核APP重点人员考核覆盖率、达标率均达到100%。
 
  14.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洛阳海关、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部门分工协助,实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助推食品出口,优化监管作业流程,实施7×24小时预约申报制度,实现快速通关。实施质量兴农,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绿色产品236个,名特优新产品57个、有机农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7个,总量全省第一。继续开展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鼓励食品制造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正大食品、天佑春都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肉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加快助推杜康转型升级,杜康控股新增9亿元项目投资,加大在技术改造、文旅项目提升等方面投入。谋划实施“豫酒振兴,杜康先行”县区行系列活动,营收同比增长50%。推进洛龙、宜阳、伊川食品专业园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标准制定,支持预制菜、休闲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市发改委谋划实施洛阳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智慧冷链物流园等一批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等资金支持,31个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其中洛阳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获得我省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支持7500万。
 
  15.科普宣教提升行动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治和科学普及、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全国科普日”“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口岸行”等活动28场次,举办“你送(点)我检”活动45场次,进农村972个、进商超5220家、进校园813个、进企业231个、进社区385个,印发宣传资料160047份,张贴宣传海报36789张,摆放宣传展板769块,宣传专栏627期,大规模集中宣传活动40次,制作宣传短视频55个,开展专题讲座124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421条,网站发布信息160条,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发布信息703条,其他媒体宣传(户外、公交、LED等)4848条,切实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方方面面。在河南日报刊发《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专题文章。推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实现一县一公园一基地。丰富宣传手段,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手机短信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抖音平台制作并发布“食安同查”系列短视频10期,总浏览人次破百万。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