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与食品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逐步形成独立的食品产业体系,成为集三产为一体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不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给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发布项目成果,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发生转变,由吃到饱、吃到好奔向要吃出健康。那么,舌尖上的美食究竟是否安全呢?
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总体向好趋势。
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09至2012年我国加工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91.1%上升至95.6%,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各方面艰苦的努力。项目组表示,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以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的成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计划,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执行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说,“我国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改变了九龙治水格局,有效向集中化转变,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20年连续两位数以上的增幅。2014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美元,占全球25%左右,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食品加工制造国。
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严峻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庞国芳说。
据项目组介绍,2009年至2013年我国进境不合格食品批次和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至2012年欧盟食品饲料预警系统RASFF通报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3706件,在通报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连续五年排在首位。2014年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但满意度仅为13%。
除了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隐忧,我国还面临食品营养缺乏和过剩双重的挑战。庞国芳说,西部欠发达地区吃不饱的问题仍存在,欠发达地区儿童成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我国营养失衡所造成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处于高发态势。
项目组表示,当前,“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以产品为核心的风险监测体系不能真实反映生产过程食品安全水平,造成对食品安全现状认知的偏差;食源性疾病存在漏报、瞒报情况,由其引发的潜在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食品安全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总结起来,我国凸显四类主要食品安全风险。”庞国芳介绍,第一,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第二,农兽药滥用则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我国农兽药应用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第三,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构成粮食食品安全长远隐患,其中,粮食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镉、砷、铅和汞,而重金属超标率较高的粮食区域在南方和西南省区;第四,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和欺诈仍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安全治理不妨“两步走”
是什么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风险?
“食品安全的首要根源是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而耕地污染方面,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占2.9%,农业面源污染也形势严峻。”庞国芳说。“食品安全问题的其他原因还有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科技支撑发展滞后,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等。”
项目组对我国食品安全趋势进行了研判: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战略转型对食品安全影响深远。随着法律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违法生产经营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因为毕竟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和反复性的过程。区域不平衡、城镇化发展、产业融合加快和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将加大食品产销分离带来的风险,而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农村地区将成为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区。
“针对如何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项目组提出建议,以不断提高发现能力、促进监管前移、落实预防为主的持续发展战略为总目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路线图,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提高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基础监测计划,建立相关监测预警网络,将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并编制2016—2025行动计划。”庞国芳说。
项目组建议食品安全治理目标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强化过程控制和风险分析等技术支撑,优化产销环境,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诚信体系和契约机制。到2020年,初步形成社会共治格局,违法生产经营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第二步,通过产地环境的进一步治理,高效种植、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到2030年,产地环境污染治理见到实效、食源性疾病实现主动预防和控制,食品营养失衡引发的慢性非传染病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