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休闲

三只松鼠瓜子甜蜜素含量超标 代工模式现隐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6-03-02 09:16:33

  近日,有媒体称,将三只松鼠等品牌的瓜子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批次为SS2015120122350134819)被检出甜蜜素含量超标。甜蜜素含量实际检出值6.7g/kg,高于规定的6.0g/kg。此事件发生近一个月内,三只松鼠官方一直没有发声。

  3月1日,三只松鼠CEO章燎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不发声是害怕事情被恶意炒作,我们更希望通过埋头做好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消费者理解。”

  对于一直自称食品安全把控最严的食品企业之一的三只松鼠为何会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章燎原表示:“既理解也不理解。”

  被指微量超标

  根据相关媒体公布的送检结果,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甜蜜素微量超标,国标是6.0g/kg,三只松鼠则是6.7g/kg。虽然超标量并不算多,但如果检测结果属实,三只松鼠无疑将承担相关瓜子产品检测不合格的责任。

  对此,章燎原向记者表示,这样的检测结果我们既理解也不理解。理解是因为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其他机构,对三只松鼠进行监督我们都表示欢迎与理解,同时目前中国的食品环境下,谁也无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而不理解则是三只松鼠在食品安全上做了这么多努力后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章燎原补充道:“事实上,我们将相应批次产品送芜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送检后,并未发现有超标。因此,对于相关媒体公布的出现检测超标的结果我们尚不理解。”

  对于此次甜蜜素超标的原因,章燎原表示,首先,检测方法不一样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其次,坚果炒货传统工艺中拌料不均也可能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甜蜜素是一种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过多的甜蜜素,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危害。”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事件被曝光后,三只松鼠相关产品曾下架。对此,章燎原表示:“下架是因为三只松鼠公司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下架处理,等检测结果合格后,我们将相关产品重新恢复上架,同时,我们将相关媒体送检产品的同批次所有产品都进行了销毁。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产品有问题,只是为了避免安全隐患。”

  一位坚果炒货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检测方非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值得商榷,虽然媒体有监督责任,但没有官方委任,难免会有偏颇,特别是涉及食品检测方面更需要谨慎。当然,不管如何,食品企业必须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对于市场出现的任何质疑声音都需要谨慎对待。

  代工之祸?

  2012年创办至今不到四年,三只松鼠凭借代工模式、自建的品牌质量管控体系以及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去年实现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

  对三只松鼠此次爆发的食品完全危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本报记者表示:”三只松鼠在不到四年内做到了数十亿销售额,无疑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坚果品牌,此次三只松鼠被检测出瓜子甜蜜素超标如果属实,那么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发展太快而管理不能及时跟进。此外,三只松鼠还推出松鼠小贱、松鼠小美子品牌,进入茶叶和花茶领域,不排除因为多元化发展而分散企业精力,导致管理出现漏洞。“

  一位坚果炒货行业从业人士坦言:”三只松鼠的产品都是OEM(代工)的,品质保障以驻厂或批次抽检也不能达到100%控制,三只松鼠本身应该不会刻意违规,OEM厂商是否严格遵守三只松鼠的产品标准的确值得其重视。“梁铭宣也表示,食品代工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规模迅速扩大,但这种贴牌生产的模式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力较弱,安全隐患较高。

  对此,章燎原表示:”企业快和慢并不代表我们存在问题,我们虽然发展了很多品类,但每一步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在食品安全上,三只松鼠做了很大的努力,质量管理采用的是建立围绕食品安全、品质的全段数据链平台和职能化管理平台方式进行的,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建立倒逼改善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做好主人、物流、工厂、松鼠伙伴的连接。“

  章燎原强调:”我们是目前行业内检测环节投入最大的企业,我们还建立了食品安全研究院、松鼠云质量系统,通过质量大数据的分析,可实现终端质量问题的追根溯源,质量问题解决进程实时可视化,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同时将云质量系统植入上游供应商生产环节,从根源上减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下一步我们要争取做到全品类、全批次、全项目检测。“

  章燎原曾总结了三只松鼠的几种死法:”最大的风险是食品安全,这里面不排除存在一些媒体过度炒作等因素影响,我也认为,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在中国没有人能彻底地解决,但是我希望用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彻底解决,这需要过程。“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