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瓶酱油,很简单吧!可是很多市民却站在超市酱油货架旁,下不了手。“怎么冒出这么多牌子,有的还很洋气,难道不是国产的?”张小姐就是其中纠结的一位,“什么千禾、淘大、龟甲万……”其实,张小姐的感觉还真没错,不仅酱油市场被外资盯上,盐、醋等调味品也都被盯上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有着庞大的餐饮市场,同时也就存在同样庞大的调味品市场。但和中餐普遍以本土企业经营不同,在最传统的调味品领域,外资企业及品牌正在占领中国百姓厨房。
现代快报记者 毛丽萍
酱油品种多了
几乎一半是外资
市面上的酱油有多少种?不管是沃尔玛、苏果,还是家乐福等超市,差不多都有近20个品牌:厨邦、淘大、海天、六月鲜、李锦记、老恒和、味甲天、千禾、恒顺、欣和、味事达、鲁花、老蔡……瓶装、袋装,便宜的一两块,贵的差不多40元。
虽然几乎一半是“洋牌”,但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市民买酱油大多没有看牌子的习惯,主要还是看综合性价比。
比如在新兴的鲜味酱油市场,有味事达的酱香鲜、鲁花的自然鲜、淘大的头道鲜、海天的特级一品鲜等,市民认为价格差不多就行,“我觉得口味上的区别应该不大,主要看价格合适!”刘大妈说。
昨天,新街口沃尔玛超市相关售货员也证实,销售最好的品牌,价位10元左右,“这样的最好卖。”
不过,年轻一点的顾客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他们会比较一下,哪些适合红烧、哪些适合冷拌、哪些适合蘸着吃……有的甚至建议厂家,现在小两口在家每天做饭的不多,能不能推些小瓶装的,方便家庭使用,“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会根据需要买好几瓶,如果都是大瓶装的,可能一年都用不掉。”
外资不断加码
看中的是潜力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餐饮同步增长11.7%,这是继2012年之后,国内餐饮再度恢复双位数的增长,势必同时带动调味品的加速增长。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卫祥云也透露,近五年我国调味品复合增长率高达18%以上,即使在2015年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增长普遍下滑至个位数的情况下,调味品行业依然实现了11.32%的增速。他认为,目前的中国调味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人均消费水平及产品均价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外资盯上中国家庭厨房,业内人士坦言,他们看中的就是中国调味品的市场潜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企业就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开始进入中国调味品市场,包括雀巢(太太乐、豪吉)、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淘大食品)、日本味滋康(和田宽酱油)、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统万珍极食品公司)、联合利华(家乐、老蔡酱油)等。今年3月9日,全球第五大食品企业卡夫亨氏又在上海宣布,旗下味事达上海酱油工厂二期工程正式竣工。英敏特报告称,目前,瑞士雀巢、美国卡夫亨氏、日本味之素,都已跻身中国调味品十强之列,在更加细分的酱油市场,外资品牌也已占据品牌十强的半壁江山。
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将分化
虽然很多人自信,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本土品牌有天然优势,譬如多年累积的生产工艺以及口味配方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需求等。但是,外资通过合资和收购进入后,不仅大手笔投资产能,凭借在全球积累的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营销经验,其实力也不容小觑。据悉,海天味业的酱油总产量已超过日本龟甲万两倍以上,但销售额却只有日本龟甲万的三分之一。在高端消费品竞争领域,国外品牌仍有优势。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崛起,更多西式的调味品被接受。
“相比之下,外资企业比较注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策略,从产品研发、生产、营销都会考虑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在哪里、痛点在哪里。”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年轻人提及的小瓶装建议,英敏特相关负责人就提及,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在家烹饪的频率并不高。因此日清推小包装的做法值得本土企业学习。
对于未来的市场形势,“2016全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暨蓝皮书”预计,调味品消费今后将出现明显分化,一线城市大卖场时代遭遇销售危机,高端仍然增长,但整体增长趋势缓慢,竞争多元化,经营则在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