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2016年是这个决胜阶段的开局年,同时也是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年,江西省将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促加工、活流通、稳增长”的渔业发展方针,围绕渔业强省总目标,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质量、增效益为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业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加强渔业二、三产业支持与引导,主攻水产品加工、流通及休闲渔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丰富内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1、全力抓好燃油补贴政策调整。渔业燃油补贴政策已明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地方政府保障渔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兜底”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出台的渔业燃油补贴政策调整意见,燃油补贴实行与用油量脱钩,降低直接补贴比例。其余资金由中央、省、市政府统筹使用。省级统筹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鄱阳湖”品牌建设、湖区渔业资源养护等;市级统筹资金,重点用于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扶贫等方面。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2014年以前所有油补资金进行彻底清算,同时,加强对油补政策调整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对不按政策操作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政策,但长时间不发放补贴的,也要追究其不作为责任。同时,要有针对性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突出政策导向,赢得渔民群众的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油补政策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2、大力开展“鄱阳湖”品牌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重点培育、市场导向、各方参与、形成合力”的原则,做大做强“鄱阳湖”水产品牌,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理念进行包装、宣传和营销,加大“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尽快出台产品、产地环境等标准,鼓励企业和基地自主制定标准,明确“鄱阳湖”品牌水产品的差异性;争取建设1-2家高标准的品牌营销中心,建成100家大闸蟹品牌专卖店,20家其他水产品专卖店和10家生产基地,使“鄱阳湖”品牌水产品遍地开花,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3、加快推进特色渔业发展。集成配套相关技术和设施,建立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核心示范区,重点推进泥鳅、黄颡鱼、甲鱼、河蟹、小龙虾、娃娃鱼、棘胸蛙、鳗鱼、鲟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继续引导省内特色优势产业向重点产区集聚,着力抓好11个重点渔业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实现重点渔业产业集群销售水产品(含苗种)19万吨、收入65亿元,新增渔业企业及合作社30家,达280家,带动8万人次就业。
4、持续推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代农业财政项目的带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渔业开发。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环鄱阳湖区规模化现代渔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做好省内300亩以上池塘改造升级,建设池塘深度不少于3米,基脚四周埋设8mm钢筋圈梁、每口池塘设置独立进排水系统;着力发展特种水产主养基地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建设,工厂化繁、养殖车间等改造升级。同时,抓好江西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养殖机械设备水平,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基础设施抗灾水平,实现养殖用水达标排放和节水、高效、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
5、主攻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导科研院校食品领域专家教授与企业共同合作、联合公关,根据不同水产品特色研发出更多方便、味美可直接食用的加工产品。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合作,增强互补。引导养殖企业与加工型企业、营销型企业的跨界合作,引导省内企业与省外优势企业的跨域合作,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吸收借鉴,形成强有力的大产业联盟,实现双赢。三是根据产业发展条件,挖掘娃娃鱼、鲟鱼等多功能、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6、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一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开展 “鱼菜共生”、“农渔二用田”、“猪—沼—鱼”等综合种养模式。有效利用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将养殖与农业有机结合。在九江、萍乡和吉安等地建设5个“鱼菜共生”示范点,在南昌建设3000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二是开展“碳汇渔业”试点。在仙女湖及省内10个中型以上水库做水质和养殖容量周年监测,为水库合理密植提供依据,年底前正式提交数据分析报告。三是推广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全省10个中型以上水库,推广“种草投螺”生态修复技术,使得水草覆盖率达到40%以上,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四是继续实施无草鱼出血病疫区监测。推广草鱼三小时质量安全圈技术,扩大监测面,增加监测点,每月监测60批次的病原样品。
7、努力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做好质量安全监测户数据库建设、承诺书鉴定。抓好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做好水产品监测、病害测报、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等的基础数据采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农业部及农业厅下达的监测抽检任务,为水产品监管提供依据;按时公布年度水产动物卫生状况公报;确保省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断网的现行有效性,及时解决渔民生产中防病治病的技术难题,为广大渔民办实事。(江西省渔业局)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