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培训中心与达能开放科研中心联合发布了《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继去年发布《孕期女性营养知行力报告》以来,再次聚焦妇幼健康领域,重点关注学龄及学龄前儿童饮食结构问题与家长的营养健康认知情况。此次调研共对1100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城的3-12岁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提示有超过五成儿童家长对于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够,营养知识有待提高。超过半数3-12岁儿童家长,认为孩子喂养和日常膳食有待改善,存在不平衡和相应不良饮食行为及健康问题。
随着国家正式出台生育三胎政策,科学育儿再次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社会议题。正确的营养认知与膳食规划是科学育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发布专题调研结果,以期为中国城市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群体提供更科学适配的营养解决方案,持续助力儿童健康事业。
儿童膳食结构均衡性,饮食行为及超重肥胖问题引发关注 《报告》显示,约51%家长反映3-12岁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且达到膳食结构均衡性优秀水平的儿童不足3成。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膳食餐盘的推荐比例相比,15%家长认为孩子的肉类摄入量普遍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而35%家长认为孩子的蔬菜和谷物类的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同时,近六成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明确的挑食、偏食等饮食行为问题,以不爱吃蔬菜和豆类为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赖建强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出现三种营养不良形式共存局面,超重肥胖成最为突出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膳食和缺乏有效运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儿童时期是人一生的核心发育成长阶段,因此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
儿童营养摄入不均可能导致一系列成长发育问题,其中,超重和肥胖现象较为突出。在《报告》中,据家长提供数据显示,在3-5岁受访儿童群体里,存在4.6%和9.2%的超重率与肥胖率,而在6-12岁的受访儿童里超重肥胖比率分别上升至14.4%与20.0%。
除水果外,其他食物的摄入频率符合指南推荐的儿童比例不到50%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洪莉表示:“现阶段,学龄及学龄前儿童中存在超重及肥胖问题的比例已日渐扩大,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将大大提升成人期的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乃至肿瘤高发等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及早、全面地对孩子存在的饮食结构问题包括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整,避免由于膳食不合理造成的未来健康隐患。”
仅五成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格,对孩子健康问题存在认知偏差 《报告》同样考察了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常见营养素及儿童健康问题的知晓情况,结果表明,受访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整体偏低,有约50%的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未及格,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营养知识养优秀率仅在一成左右。
此外,受访家长在儿童健康问题的识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低估孩子的超重肥胖问题。因此,在儿童的营养教育上,应着重提高家长对于孩子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儿童成长发育之路上第一陪伴人与指引人的角色。
家长认知与实际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布存在明显偏差
赖建强副所长表示:“营养知识水平是体现营养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告》的结果提醒我们今后要开展更多的营养知识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儿童家长营养素养,从而形成健康的饮食心理和行为。此外,《报告》还指出了家长在儿童营养健康上存在的显著认知误区。儿童的营养健康行为与家长的营养知识息息相关,儿童营养健康工作的开展,很大一部分应着力于对家长的营养认知与反馈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绝大多数家长关注儿童免疫力,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数据显示,免疫力是3-5岁及6-12岁家长普遍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此外还有睡眠和肠道健康。绝大多数家长采取了较为积极一致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免疫功能,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
儿童免疫力和睡眠是家长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
洪莉院长表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处于体格成长时期,生理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同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挑战。从营养卫生学科角度认为,正确科学的营养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帮助提升儿童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儿童营养风险进行及时筛查与评估。必要时,家长可在专业指导下为摄入不足、不均或有营养风险的孩子补充膳食营养补充剂,加强儿童身体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其面对疾病风险的抵抗力。”
本次《报告》紧扣社会热点议题,针对中国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展开专项评估调查,旨在帮助广大中国家长提升儿童营养知行力,持续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顺利实现。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