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乳饮

上市乳企上半年业绩大增 竞争格局走向细化

来源:第一财经 2021-09-01 09:48:47

  [ 伊利股份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约18.9%,实现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41.6%。 ]

  随着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昨日分别公布了半年业绩,乳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成绩单悉数出炉。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乳业股整体上半年业绩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高增长态势,增长主要来自行业增长和产品结构升级的双重推动。在昨日举行的分析师会上,伊利管理层谈到当下市场竞争变化和新赛道如低温鲜奶等品类的前景,认为国内乳企价格战时代已经过去,逐步转向消费者为核心的竞争,未来增长则来自产品创新和结构性升级。

  乳业股半年业绩维持高增长

  公告显示,伊利股份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约18.9%,实现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41.6%,这一增速也是近十年的新高。从分业务上看,伊利液体乳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424.1亿元,同比增长约19.7%;奶粉及奶制品和冷饮业务分别收入76.3亿元和55.4亿元,同比增长14.9%和13.8%。

  伊利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在会上表示,上半年业绩的高增长一方面与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疫情下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和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增长有关。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伊利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5%和下降1.2%,对比来看,伊利今年上半年业绩增幅依然可观,其中第二季度伊利实现收入291.4亿元,在去年同期报复性消费的高基数上依然增长了8.4%。

  “乳业双雄”的另一家——蒙牛乳业上半年业绩也迎来了高速增长,实现收入459.1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29.5亿元。具体业务上,蒙牛液态奶业务收入394.5亿元,增长21.1%;冰淇淋业务在4月份收购东南亚品牌艾雪并表后,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34.8%;奶粉业务收入增长11.6%至25.5亿元。

  其他乳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类似。

  上半年,光明乳业实现收入142.6亿元,同比增长17.4%,主业液态奶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24.7%,上海和外地市场收入分别增长24.3%和22.8%。

  泛全国化区域乳企新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68.9%;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90.6%,去除寰美乳业并表部分,新乳业上半年收入依然有三成左右的增幅。

  此前业绩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三元股份也实现了反转,上半年实现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17.6%;净利润1.25亿元,整体接近于2019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全国液态奶产量约1394.5万吨,同比增长17.7%(可比口径),同期全国乳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301.5亿元,同比增长14.4%。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乳业消费整体平稳,上市乳企的业绩大增,除了去年基数低的因素,也与疫情下市场继续向头部乳企集中有关。

  乳业增长逻辑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乳企的业绩增长并不容易,今年上半年国内原奶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此外市场还受到国内疫情零星暴发和暴雨、水灾等影响。

  数据显示,在原奶供需缺口和饲料成本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原奶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继续上涨,本轮社会平均奶价已超过4.3元/公斤,已超过上一轮奶业周期高峰时的奶价高点。

  根据多家乳企的反馈,上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实际上涨了约15%,对毛利率的静态影响在3个百分点左右,但从实际业绩看,两大乳企上半年的毛利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对此,赵琳表示,主要原因是增长来自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时更为理性的市场竞争也化解了一部分高奶价带来的成本上升。

  而这是国内乳业增长的一个新趋势,价格促销拉动和渠道扩张的作用在减弱,而结构性提升的影响则越发明显。

  在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上半年蒙牛的业绩增长中,销量的增长贡献了16%,而产品结构提升则贡献了6%,高端产品特仑苏和冠益乳等增长明显。国内乳业市场竞争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益化,未来一定不是用低价策略或者价格促销的策略去竞争,提升则来自于品牌、创新、数字化、运营能力上的改善。

  从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看,伊利的增长也主要来自于中高端产品的结构升级带动,其中金典、安慕希等中高端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创新产品的收入占比也进一步提高,占到总收入的15.6%。

  在伊利董事会秘书邱向敏看来,疫情下出于对营养、健康和免疫力的关注,国内乳业消费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渠道和营销场景等都在发生变化。行业竞争不再是原有的价格或资源积累的竞争,而逐步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竞争。

  鲜奶新赛道竞争节奏或放缓

  随着模式的变化,乳企间的竞争逐渐转向更具成长性的创新和细分品类领域,因此低温鲜奶和奶酪等新赛道的竞争也快速加剧。整体来看,伊利更侧重于奶粉业务,蒙牛更侧重于奶酪业务,但双方都非常重视低温鲜奶业务。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疫情刺激了国内牛奶消费,各乳企低温鲜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随着伊利、蒙牛等乳企快速入场,国内低温鲜奶市场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品牌市场上刺刀见血。

  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两大乳企的低温鲜奶业务均快速增长,蒙牛的低温鲜奶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20%,市场份额提高到13.1%。同期伊利低温鲜奶业务市场份额提升了5.7个百分点,核心品牌金典、伊利等低温鲜奶产品收入增速超200%。

  此前业内担忧,伊利和蒙牛在品牌和渠道上的优势,在进入低温奶战场后,会对原本以低温产品为主的区域乳企造成降维打击。

  不过在昨天的业绩说明会上,伊利方面也对新赛道的成长性给出新的判断。

  赵琳表示,伊利对于新品类的发展还是抱着非常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的,从尼尔森数据看,上半年国内低温鲜奶的增速为22%,略高于常温白奶的20%,但低温牛奶的市场规模只有常温白奶的十分之一。目前低温鲜奶还处于品类教育和品牌推广的阶段,消费者饮用低温鲜奶的消费习惯培养和冷链的完善也需要时间,因此未来5年,国内低温鲜奶占牛奶消费的比重会提升,但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记者注意到,伊利目前低温鲜奶领域已经拥有5个生产基地,完成了全国化布局,业务模式上也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但目前低温鲜奶行业冷链输运成本、货架期、损耗成本较大,再加上进入者越来越多,低温鲜奶行业竞争加剧。因此伊利在新业务上“不只要看短期增长,也要看重新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希望通过坚持和投入,把握住行业数一数二的位置”。

  宋亮表示,从这一表态推测,伊利未来5年或不会对常温和低温鲜奶业务侧重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但并不意味着区域乳企就可以松口气。目前伊利和蒙牛已基本完成了上游奶源的布局,品牌和供应链优势逐步明显,虽然未必会大动干戈,但预计依然会在市场和产品策略上对区域乳企进一步保持紧逼,而在过去的2018和2019年,这种紧逼已经给区域乳企业绩增长带来了很大压力。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