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了,亲们一定要注意保暖,多穿件衣服,身体是自己的,一定要爱护哦~除了适当的增添衣服,预防感冒,喝一杯热牛奶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现在,山花奶点基本已经有热牛奶供应了,如果你家附近的奶点还没有热牛奶的话,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加热:
牛奶加热法
将牛奶包装剪开一个口子后,放入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切记,在微波炉里加热牛奶时一定要将包装剪开一个口子,以免发生胀袋爆炸。
酸奶加热法一
山花爱克林包装的酸奶不能直接加热,而是放入7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一分钟,手感温热后便可饮用!
酸奶如果蒸煮加热,所含的大量活性乳酸菌会被杀死,物理性状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分离沉淀,口味和口感都会消失,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便会降低。若只把酸奶进行加温处理,酸奶中的乳酸菌就不会被杀死,反而会增加乳酸菌的活性,其特有的保健作用会更大。
酸奶加热法二
而凝固型酸奶,如亿畅酸奶、瓶装香蕉酸奶、山花老酸奶、椰香酸奶等不可加热,放置在室外自然变成室温后即可食用。
每天一袋热牛奶,暖胃更暖心!
通常每天200毫升左右即可;孕妇每天应喝200~400毫升。
牛奶知识介绍: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饮食之一,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牛奶日”;喝牛奶的好处如今已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消化率可高达98%,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牛奶营养分析:
1. 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泽;
2.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B2,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3. 牛奶中的乳清对黑色素有消除作用,可防治多种色素沉着引起的斑痕;
4. 牛奶能为皮肤提供封闭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肤水分蒸发,还能暂时提供水分,可保证皮肤的光滑润泽;
5. 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对中老年男子有保护作用,喝牛奶的男子身材往往比较苗条,体力充沛,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较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较少;
6. 牛奶中的钙最容易被吸收,而且磷、钾、镁等多种矿物搭配也十分合理,孕妇应多喝牛奶,绝经期前后的中年妇女常喝牛奶可减缓骨质流失。
牛奶补充信息:
1. 喝杯牛奶,可消除留在口中的大蒜味。
2. 不要空腹喝牛奶,同时还应吃些面包、糕点等,以延长牛奶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使其得到充分消化吸收;不宜多饮冰冻牛奶;
3. 牛奶鉴别:在盛水的碗内滴几滴牛奶,如牛奶凝结沉入碗底的是优质品,浮散的质量欠佳,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将牛奶煮开以后,表面结有奶皮(乳脂)的是好奶,表面为豆腐花状的是坏奶;
4. 鉴别纯牛奶:纯牛奶也叫鲜牛奶、纯鲜牛奶,从产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这种产品的配料只有一种,即鲜牛奶。鉴别纯牛奶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总干物质也叫全乳固体和蛋白质,这两个指标的含量在产品的包装袋上一般都有说明,它们的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就越高。如果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5克/100毫升,即为牛奶,否则是乳饮料;
5. 喝牛奶的最佳时间:早餐的热能供应占总热能需求的25%~30%,因此,早餐喝一杯牛奶加鸡蛋或加面包比较好;也可以在下午4小时左右作为晚饭前饮料喝;除此之外,晚上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喝的时候最好配上几块饼干;
6. 有些厂家为了寻找卖点,在天然牛奶中加入了化学钙,人为提高产品的含钙量,但这些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中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选择“高钙奶”时应看好高钙奶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是否有“乳钙”标记,同样的高钙奶,其本质有很大的差异。对钙质成分标注不明或标注两种以上钙质共存的高钙奶,应谨慎购买。
牛奶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脱脂奶适合老年人、血压偏高的人群;高钙奶适合中等及严重缺钙的人、少儿、老年人、易怒、失眼者以及工作压力大的女性;
2. 缺铁性贫血、乳糖酸缺乏症、胆囊炎、胰腺炎患者不宜饮用;脾胃虚寒作泻、痰湿积饮者慎服。
牛奶食疗作用:
牛奶味甘,性平、微寒,入心、肺、胃经;
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
用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噎膈反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渴、便秘。
牛奶做法指导:
1. 煮牛奶时不要加糖,须待煮熟离火后再加;加热时不要煮沸,也不要久煮,否则会破坏营养素,影响人体吸收;科学的方法是用旺火煮奶,奶将要开时马上离火,然后再加热,如此反复3~4次,既能保持牛奶的养分,又能有效地杀死奶中的细菌;
2. 牛奶加蜂蜜是非常好的搭配,并还有治疗贫血和缓解痛经的作用;
3. 炸鱼前先把鱼浸入牛奶片刻,既能除腥,又能增强佳味;在做冻过的鱼时,汤中加些牛奶,会使鱼的味道更鲜;
4. 婴儿喝纯牛奶需经过适当稀释;
5. 袋装牛奶不宜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加热,这样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而且在高温下,塑料袋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易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