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勇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员、青联常委、农村调研工作小组副组长
2016年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
那么,何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的“侧”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端”、“一端”的意思,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我们提的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需求侧方面做工作。现在,我们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做法从生产端、供给入手,对症下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以化解产能过剩为契机,自觉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总的来说要做到“四个转变”:第一,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二,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从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第四,从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第一是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土地掠夺式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第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点在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粮食供给包括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改革以及现有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和让粮食储备回归市场是这次改革的中心任务。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的压力,随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自由贸易战略的实施,国外竞争力强的农产品还可能更大规模地进入到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我国多数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明显高于人均消费量。随着农产品供给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都要求我国农业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调整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这意味着除稻米、小麦和玉米等少数主粮外,国家不再对国内农产品自给率设限,并且把适度进口作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已经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代了棉花和大豆托市收购政策,榨糖甘蔗、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已经放弃。未来玉米、稻米和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都有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从我国越来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收储粮食等农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政府不再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进行直接干预,农产品供给主要由市场力量来决定。供给侧交给市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在国际竞争、资源环境压力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走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客观地说,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为目的,农产品供给者必须改变单纯地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传统做法,需要做好产业融合,注重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发展,延长农产品供给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供给侧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难题,关键是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这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涉农主体要能够围绕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任不断创新,改变习惯性做法,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要正确认识现代农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宽松转变也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以前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粮食面临产量高、库存高等供给的新问题。要高度重视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求继续补农业短腿,补农村短板,这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提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城一体推进,将会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还是现代农业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相关,二者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产权改革不断推进,市场被明显地激活。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