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叶,现在我们都知道世界的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还有世界第一部茶史专著《茶业通史》也是在我国,你是否这这些成就都是一个人完成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位不为大众熟悉的茶专家。
人物简介:
陈椽,(1908 ~ 1999),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非凡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
勤勉奉献,立志报国
陈椽,又名陈愧三。1908年3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就收到报效国家的熏陶。1934年,26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用现在的话说就说科班出身。陈椽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他既看到了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了当时中国茶叶科学的落后。于是下定决心献身茶业教育事业。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国家多难,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陈椽克服一切困难努力维护教学,保护和鼓励学生。没有教材,他自己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由此从而被晋升为副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大学术贡献,提升我们茶叶国际地位
1.论证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
20世纪40年代,英、美、日、印度等国某些学者提出"茶树原产地是在印度阿萨姆,中国茶树是从那里传来的",并说:"中国茶的起源据可靠史料,约在公元350年",还说:"绿茶含有大量鞣酸,绿茶会把肠胃鞣坏"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对我国的茶叶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陈椽经过周密考证,以大量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云南,1979年撰写了《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一文。该论文发表后,日本茶叶专业杂志很快转载了这篇论文,汉英法农业词典编辑委员会也以此为据,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一年之后,陈椽又撰写了《再论茶树原产地》一文,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护了我国云南为茶树原产地的国际权威。
2.确立科学的茶叶分类法
茶叶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日本人古在油泽于1980年在研究制茶绿变红时提出"微生物发酵说",由此制定了全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的茶叶分类法。这种分类法以共性掩盖个性,氧化作用与呼吸作用混淆不清,是非科学的。另一种就是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分类法。 陈椽积数十年教学和科研经验,1979年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这种新的分类法,非常具有科学性,。这一科学分类法的建立与应用,不仅对我国的茶叶教育、科研及生产流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迅速传播到国外,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984年和1986年,陈椽的名字和简历被英国伦敦皇家朗曼(Longman)集团名人出版中心分别列入《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录》和《世界科学家亚洲分册》;1988年被印度收编入《世界名人传记》一书中。
3.完成世界第一部茶史专著
中国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叶的研究与些点滴记载,最著名的就是唐朝陆羽撰写的《茶经》,但研究茶史,则未见一书。1982年,国家为了满足我国茶叶生产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把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业通史》的任务交给了他。陈椽呕血沥血,圆满完成。《茶业通史》全书共44万字,共15章48个专题。这部著作的出版对推动茶叶科学的进步,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茶叶科学文库中的重要文献。
古有陆羽撰写《茶经》,将中国的茶推至一个新的高度,今有陈椽续接薪火,匡正厘误,著作《茶业通史》,我国的茶叶事业就是在这些砥砺前行忘我求真的中国奉献者不断向前。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