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餐饮服务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监管力度不够、第三方平台信息监管不严、配送环节存在监管漏洞等。如何规范管理网络餐饮行业,让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吃得安心、放心?多位代表关注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前期调研,提出规范管理网络餐饮行业的建言。
市人大代表黄增怿:建立网络餐饮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模式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增怿在调研中发现广州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网络餐饮构成环节复杂,监管覆盖面过低;由于交易的网络性,监管难度增加;监管手段需要更新。二是第三方平台信息监管不严,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三方平台过程监管缺失,对平台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增加了难度。三是消费者获取商家信息渠道不畅通,投诉举报保障机制不健全。四是配送环节存在监管漏洞,配送人员自身健康素质问题等。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靶向监管,推进‘明厨亮灶’。”在强化政府部门高效监管方面,黄增怿建议由政府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合作,降低监控设备的安装、使用成本,逐步将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纳入市场监管部门的云端监控领域,实现实时监管、随时督促整改,可极大地提高监管效果。在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带动网络订餐企业逐步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并实现智慧监管,促进食品加工过程公开,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部分经营者入驻平台后,存在超出经营范围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登记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的情况。对此,黄增怿认为,第三方平台需加强自我规制。一方面,第三方平台需要履行检查监督义务,对经营者上传的店内实景、营业执照以及食品经营许可证照片要进行现场核实;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检索商户的经营菜品并将其与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进行匹配。另一方面,建立开放的第三方平台黑名单体系,将违法行为列入平台黑名单体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细化配送环节管理制度方面,黄增怿建议,加强配送人员管理,完善配送管理相关制度,增加对配送人员的责任规定,明确配送人员行为义务。同时,明确配送工具卫生标准,主管部门应要求商家采用食安封签,划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配送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参与主体的食品安全意识。
“政府应树立社会共治理念,转变传统监管模式中以罚代管的思想,把第三方平台、入网商家作为合作方,把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参与力量来合作共治。”黄增怿提出树立共治理念,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模式。政府在监管中,应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及经营者交流,使其能充分表达参与意愿以及利益诉求,引入对第三方平台企业及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鼓励建立专门针对网络餐饮行业的协会,定期向监管部门反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好的解决思路,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市人大代表魏跃容:加强“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餐饮业在推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市人大代表魏跃容认为,在培育建设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可以发挥饮食关联消费的带动能力,营造更好的国际化消费氛围和场景,吸引国际客流、商流、人流,将“食在广州”打造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流量名片。为此,魏跃容建议以“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餐饮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魏跃容发现,广州市餐饮业“明厨亮灶”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为下一步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认为,“互联网+明厨亮灶”不仅有利于市场监督局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同时也可以提振消费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广州餐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州“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水平?魏跃容建议,制定广州市“互联网+明厨亮灶”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逐步提高“明厨亮灶”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对新开办的餐饮单位,引导其按照“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要求,优化场所布局,环境上达到清洁、明亮、干净、安全的要求,同时引导安装数字化设备,接入互联网平台。
同时,她提出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利用平台融合视频监控、AI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将餐饮关键环节加工制作全过程与企业证照信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等级、食品原料追溯管理信息等内容通过电脑显示终端、移动设备手机APP和小程序向社会公众展示,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此外,制定“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奖励制度。对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100%的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商圈)实施奖励;对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的餐饮企业给予适当的接入互联网平台一次性补贴,充分调动餐饮服务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的积极性。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