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也大为增强,保健品销售越来越旺。然而不法商家制作销售假保健品、掺入违规化学成分、夸大保健品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以各种欺诈的手段进行销售等问题也乘机扰乱消费者视听。各类违规生产、销售的保健品不仅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也让一些患者延误了就医与治疗。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多措并举严厉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给消费者营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问题一:“包治百病”等虚假宣传不少见
近日,食药监部门发现有商家鼓吹销售“磷虾油”保健品功效强大、包治百病。对此,我市食药监部门及时检查整顿市场相关产品,并通过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不可轻信商家宣传,谨防上当受骗。同时,磷虾油保健品并非人人皆宜,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海鲜过敏者不宜食用。
对策: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虚假宣传是国内保健品行业的痼疾。商家抓住了消费者渴望健康的心理,大肆鼓吹产品功效欺骗消费者,这在保健品市场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此,该部门形成打假治劣高压态势,遏制虚假宣传行为。针对虚假宣传、欺诈销售行为,联合市公安部门坚决查处窝点,依法取缔,今年共取缔非法窝点12个,并按照行为情节和违法事实,分别进行处理。同时,秉持“监管需要宣传、宣传也是监管”理念综合施治,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三进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培育老百姓正确养生保健观念。
问题二: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者
家住鼓楼巷的刘女士通过某网站购买了700多元的保健品。拿到快递后,发现产品包装很粗糙。在向食药监部门投诉后,刘女士才明白自己购买的这些保健品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与产品名称根本不符,属于假冒产品。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有些看似包装精美的保健食品竟没有取得合法生产、销售资格的假冒保健品“浑水摸鱼”、盗用批号、伺机牟利。
对策:狠抓重点打击假冒伪劣
市食药监局从保健食品生产、销售每个环节入手,加大监管力度。在生产领域方面,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对辖区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级,确定4家市级、6家县级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在流通领域方面,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风险环节,采取分类整治、综合施治、重典治乱的原则集中整治。同时,针对会议营销场所,联合市房地产管理局,对全市近1000家物业管理部门走访动员,邀请200家物业管理部门代表召开了全市打击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动员会议,发放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动员并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发挥物业职能,加强自查监督,发现问题线索及时向当地食药监部门报告。
此外,对长期以来比较混乱的七里河区硷沟沿保健食品市场,联合城管、公安和社区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工作办法,配合公安机关查处2家2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查处保健食品行政违法案件4起,全部依法立案查处。
提醒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如何挑选合格的保健食品?我市食药监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要确保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并索要、保管好发票或相关凭证。
在挑选保健品时,要看有无“小蓝帽”标志。消费者应注意区分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购买时要查看其批准文号和说明书内容,认真进行判断认定,以免上当受骗。同时,要看包装是否规范,有无清晰的或无法识别的情况。看保健食品的标签上注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说明书、适宜人群等等,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选购保健食品时尤其需谨慎。此外,正确看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具有调节人体某种功能的作用,但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作用。
记者 陈玮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