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四季饮食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2016-03-17 17:14:01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大家都知道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你知道春分吃什么,做什么运动,要怎么调理身体吗,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春分时节如何养生。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

  一、起居养生:日常生活中应当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使生活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利用生机盎然的好时机,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放松身心。

  1、适时添减衣服。虽然天气慢慢暖和起来,仍不时会有寒流侵袭,天气变化较大,要注意添减衣被。不能着凉,也不要太热。不能太急于脱去厚衣服,穿衣可以下厚上薄,特别是脚部的保暖。春捂还要继续。

  2、早起。春分之后,白昼变长,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要适当的早起,不能懒床。一般6点左右起床就可以了,这个正是一天当中春分的时间,有利于阳气的生发。

  3、居室舒适卫生。可以将居室安排得舒适而有序,保持室内卫生和室外卫生清洁,注意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


  二、饮食养生:这个时候的饮食主要原则在于寻求平衡。因为肝旺,需要补脾润肺平。

  1、宜多食用温凉性的食物。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如吃寒性食物,则佐以温热之品,比如海鲜配上葱姜;如服益阳之品,则配以滋阴之物,以达阴阳平衡,比如韭菜炒鸡蛋,禁忌偏热、偏寒的食物。

  2、省酸增甜。中医讲肝气旺盛之时,脾胃虚弱,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应少食酸味食品,增加甘味食品(比如大枣、蜂蜜)的摄入,以补养脾胃。少吃太甜、太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新鲜、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类等。

  3、多吃时令食物。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赐予我们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如菠菜、竹笋、香椿、豆芽、蒜苗、豆苗、韭菜等。如果有机会,可以到田野里挖野菜,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吃到时令菜,一举两得。人体需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以维持各种元素的平衡。新生的时令蔬菜水果,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顺应肝胆之气的生发,我们还应该吃一些具有升发之性、味道偏于辛的食物,比如葱、姜、蒜,有助于冬天储藏的精气发散出来。

  另外,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一些花茶喝,适宜春天喝的花茶很多,大多数花茶都有理气、疏肝、开胃的作用;芬芳的香味和天然的营养物质,又能够促进调节血气和阳气。比如茉莉花、菊花、洋槐花等。

  三、运动养生:春分时节严寒基本上已过去,但冷暖不定,加之风多,各种病邪容易滋生,很容易出现感冒流涕、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甚至一些旧疾会发出来。因此,运动要增加,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1、平时多散步,也可以慢跑、打太极。柔和舒缓的动作为宜。

  2、多些户外运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郊游踏青,青绿色是入养肝脏的。多看绿色,多运动,可以舒肝养肝。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可清内热、养肝气、明目。因为需要眼睛盯着风筝不停地跑,对于城市里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放松眼睛,保养眼睛的机会。但是无论什么运动都不宜过于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度。

  3、传统养生功法。推荐一套导引术。明·高濂所编《雅尚斋遵生八笺》所载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这套导引按季节练综合吐纳导引,深合“天人合一”之理。具体做法: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经常做做,除了保健作用外,还能治疗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痰痒等。

  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春分时节养生的食物。


  1、荠菜

  吃春菜是春分的习俗,挖荠菜、炒鸡蛋,可以去除猫冬积藏下来的浊气,免于春困。春季补钙首选蔬菜,非荠菜莫属。荠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接近同等质量牛奶的3倍。

  2、香椿

  春分时节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的。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

  3、豆芽

  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常吃黄豆芽有健脑、抗疲劳、抗癌作用。黄豆在发芽过程中,黄豆中使人胀气的物质被分解。有些营养素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4、莴笋

  春季也是各类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研究发现,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可以抵抗春季因过敏而引发的鼻炎,缓解过敏病人的痛苦。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