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姓健康

男人不得癌竟是吃了这块肉

来源:搜狐 2016-03-16 09:11:05

  一项新研究发现,吃鸡肉和鱼肉可以显著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


  医院研究人员对1956~2013年近50万名参试者的多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多吃白肉(鸡肉等)和鱼肉可使原发性肝细胞癌危险降低22%~31%。科学家表示,如果能将戒烟限酒和饮食调节搭配起来,防癌效果一定会更好。

  鱼肉的营养价值

  鱼肉营养价值极高,经研究发现,儿童经常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人的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其奥妙在于鱼类的以下营养特点:

  1、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

  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

  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

  泽肤养发的功效。

  4、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鸡的功效

  鸡的全身上下几乎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鸡的脂肪少,容易消化,有益五脏、健脾胃、补虚亏、强筋骨及美容等功效。

  1、鸡肉:益气养血、滋养补虚

  母鸡偏于补养阴血,用于老人体弱多病者。公鸡偏于温补阳气,青壮年食之较为适宜。鸡肉还具有益气养血、滋养补虚的功效。

  2、鸡蛋:益血安胎

  鸡蛋的功效可不是一般大,它可以起到养阴润燥和胃补脾,病后体虚,乳汁减少,治心烦不眠等。

  3、鸡蛋壳:制酸止血

  能治疗胃病、胃酸反胃、呕吐、咳血、便血、治溃肠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症,研末内服。

  4、鸡蛋清:清热解毒


  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润肝利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腮腺炎,用蛋清调少许白矾,涂于腮腺肿胀周围亦可用蛋清治疗烧伤、烫伤,涂于患处即可。

  5、鸡油:消炎润肤

  对治疗烧伤、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将适量的鸡油置于瓶内,塞紧瓶盖,数日后变成液体,用消毒棉球蘸涂患处。

  6、鸡血:活血、通络

  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功效,对哮喘溃疡、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对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目赤流泪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鸡肫(胃内膜):消食积、健脾胃

  鸡肫,黄色,多皱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

  8、鸡脑:养心镇惊

  补脑填髓、养心镇惊,能够治疗心虚胆怯、多梦易惊,小儿惊悸。

  9、鸡肝:补肝明目

  能够补肝明目,益肾安胎。常用于肝虚目昏,视物不清。

  10、鸡胆汁:消炎止咳、解毒去痰

  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小儿菌痢等症。

  11、鸡心:补心养心,和血安神

  能够补心养心,和血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出汗乏力,心烦失眠,低热盗汗等症。

  猪肉:维B1多

  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同等重量下,猪肉的维生素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鸡肉的5倍多。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能改善产后抑郁症状,还能消除人体疲劳。


  健康吃法

  配栗子补脑,适用人群:猪肉性平,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各种体质的人都能吃,但其脂肪含量比其他肉类高,因此更适合消瘦的人,体态较胖和高血脂的人则要适当控制吃的量。

  牛肉:最补铁

  红肉是铁元素的重要来源,而牛肉中血红素铁含量尤其丰富,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此外,牛肉中蛋白质和锌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肉类,而脂肪含量最低。

  健康吃法

  配土豆健脾,适用人群:牛肉性微温,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各种体质的人也都可以吃。但牛肉肌肉纤维较粗,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和消化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能补硒

  羊肉营养和牛肉类似,同样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是补血的好食物。值得注意的是,羊肉中的硒含量要远远高于其他肉类,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还能抵抗重金属毒性、保护视力、抑制肿瘤。

  健康吃法

  配萝卜润肺,适用人群:羊肉性温热,最好在冬春食用,能益气、补虚、抗寒,适合瘦弱、怕冷的虚寒体质的人食用,对气喘、气管炎、肺病患者相当有益。相反,如果身体怕热,经常大便燥结,就要少吃羊肉。旺火导致的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患者应忌食。“肥羊肉片”的脂肪含量一般超过30%,血脂高的人还是少吃点好。

  上面是三种我们比较常吃的肉的种类,饮食养生中我们可以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来减少吃营养药,男人喜欢吃肉的同时也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肉含有哪些营养,吃肉的养生方法也是有禁忌的,肉虽然含有营养,但是也不能多吃。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