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体验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母婴育儿

小儿难养?你只是没做好这些

来源:育儿网 2016-03-21 12:45:22

  经常有妈妈跟小编反映孩子频繁哭闹,胆小怕事,说话晚,专注力差……只要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便迅速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养儿育女的确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家长在挑剔孩子出现种种毛病的时候,可曾反思自己在教育上,是否做到以下几条?


  1.重视宝宝的感受和需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宝宝哭、笑、叫、还是怒,我们只有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动作和情感需求,才能有正确的判断来做出相应的反映。小婴儿的感受和需求要及时满足,家长可以在给宝宝喂奶粉、换尿布、练习走路和说话中,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和关爱。婴幼儿的需求和感受被满足,会让他们备有安全感。

  当然,如果宝宝用打滚撒泼的哭闹方式,来满足任何自己想要的需求,家长在了解这一“阴谋”之后,可适当的给予冷处理。几次不管不问之后,当宝宝发现这种招数达不到目的,也就不故伎重演了。

  2.经常训练宝宝的动作技能

  经常有妈妈会问,为什么宝宝5个月了还不会翻身?为什么14个月还不会走?同龄的宝宝都会爬了,可我家的连坐都不会?是生长发育落后吗?“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的宝宝,只是大多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走的。因每个宝宝个体差异,稍微的提早和推后都不算异常情况。

  当孩子动作发育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家长虽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也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宝宝训练抬头、翻身、爬行、走路、跑步、跳跃、投掷、攀爬等动作。经常训练宝宝动作技能,有助于活跃脑细胞。

  3.注意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注重孩子心智教育的父母,大多都会可以培养宝宝的对食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不要担心宝宝搞破坏或弄脏自己。家长应该鼓励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身心成熟度来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小拥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捣蛋孩子”,常在未来生活中表现不一样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有时候我们不主张老人帮忙带孩子,就怕剥夺了宝宝的这些天性。


  4.认真对待宝宝的每一个提问

  既然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自然也会存在不少疑问。家长在面对宝宝一万个为什么的时候,要耐心并认真的回答,以此来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会教育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回答宝宝的问题绝不是终极目的。还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宝宝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们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目的就想让他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学会和周围的小伙伴玩耍交往,在未来的日子学会与人沟通,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很多家长经常反映自家宝宝说话晚,家长除了要经常给宝宝听儿歌说话之外,更要把宝宝带出去。给宝宝创造接触外人的机会,给宝宝提供“听话”和“说话”的氛围。

  6.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想要培养宝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除了要做好榜样作用之外,更需要提供一个阅读环境。近来网上流行一篇文章,给家里留出一平米的地方,能给宝宝打造一个阅读空间也非常不错。

  阅读习惯需从小培养,即使宝宝还不识字,家长也可以给宝宝买一些颜色鲜艳、图像清晰、内容健康的布书或者绘本,每天按时给宝宝阅读。


  7.不可忽视的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其实比获取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能力。

  想要培养宝宝的思考能力,除了要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外,还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给予给出答案,要给孩子创造思考的情境,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8.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抵不过外面的风吹雨打,家长在日常陪伴宝宝的时候,不要总在家里活动,要尽量多让他们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环境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多元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不但有助于孩子开拓视野,还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活动力和思考力。

  9.尊重孩子的人格

  宝宝虽然小,但其人格和成人是平等的,家长不要强迫和摆布他们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更不能因为自己扮演了父母的角色,而对宝宝进行侮辱和打骂。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宝宝,家长要尊重他们的审讯和发展权利。4个月宝宝老吮吸嘴巴,3岁宝宝说话断断续续,偶尔还会口吃……这些都是宝宝发育的必经阶段,家长无需着急上火。

  10.对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

  合格的家长,绝不是一味的满足宝宝任何需求,而是在提供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在宝宝现有能力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进步要求。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起到呵护和满足基础需求的作用,更要主动做一个睿智的引导者。所谓的引导者,绝不是专制独裁。家长培养宝宝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要根据宝宝的学习兴趣而定,也不一定非要样样精通,处处拔尖。

食品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食品新闻网,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注明“来源:食品新闻网”。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食品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本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141184391 邮箱:377585907@qq.com